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护生抑郁情绪与自我接纳心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缪群芳  陈其云 《现代护理》2006,12(19):1767-1768
目的研究护生抑郁情绪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我接纳问卷对128名护生进行调查,检验其情绪和自我接纳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1%的护生有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与自我接纳存在显著相关性。本、专科生的自我接纳程度不同,学生干部的自我接纳程度高于普通学生。结论护生的抑郁情绪与自我接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归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群芳 《现代护理》2006,12(12):1138-1139
目的 探讨归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 应用归因干预手段,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干预前后和两次干预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SDS明显下降,2次干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归因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仿真模拟人在外科护理综合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级护理本科生,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设计情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病情”提供相应护理,而后组织课堂讨论,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高仿真模拟人教学总体持认可态度,对其应用价值认可度最高的5项分别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书本相关知识”和“复合临床实践”,但仍有部分学生因高仿真模拟人的失真性等原因对其接受程度偏低.结论 高仿真模拟人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自杀未遂青少年患者的污名化体验,为帮助自杀未遂青少年患者心身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12月有自杀未遂经历的15例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即自我污名负性情绪体验(羞耻与自责,绝望与愤怒),公众污名负性体验(家人不理解加深羞耻和愤怒,老师、同学反应和期待有落差,网友言语冲击感受失落),负性体验后的消极应对(自我表露意愿低,产生再自杀想法,回避专业帮助,回避正常人际交往)。结论 自杀未遂青少年有强烈的自我污名负性情绪和公众污名负性情绪,由此产生消极应对。因此,应积极调整自杀未遂青少年对污名的片面认知,改善其应对污名的方式,促进自杀未遂青少年身心的康复,防止再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推广的新途径,是社区姑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目前我国对社区ACP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借鉴国外社区ACP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的ACP发展模式。本文基于社区的视角,阐述国内外ACP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社区现况分析社区ACP推行的优越性,提出ACP在我国社区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社区开展ACP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和影响因素,结合综合激励模式架构做相关探讨,以期提高医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抽取497名医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87.1%的医学生支持对志愿者进行激励;认为影响其参与志愿活动意愿的因素有课程繁忙没有时间(69.8%)、不了解参与渠道与路径(60.2%)和缺乏相应激励机制(41.9%);影响志愿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志愿服务培训不足(73.4%)、志愿服务效果不理想(41.6%)和志愿服务内容不被接受(33.8%)。结论:应注重优化和完善医学生志愿者综合激励机制,丰富招募方式、加强专业性培训、健全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扩大宣传志愿精神,精神、物质奖励并举,激发医学生内在需求、授权鼓励自组织等,以期推动医学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自伤行为青少年对生死的认知,为开展针对性生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抑郁症伴自伤行为青少年20例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2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即对死亡的看法(愿意思考死亡话题、期待探讨死亡话题、谈论死亡话题过度冷静、存在认知偏差),对生命意义的看法(来源于爱与被爱、对意义感有困惑、生命是无意义的)。结论 抑郁症伴自伤行为青少年对死亡的认知存在偏差,未能建立正确生死观。医护人员需对抑郁症青少年开展生死教育,帮助其寻找和构建生命意义,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的概念、理论机制,从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应用效果和拓展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本土化调适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干预的可行性,以期为人际心理治疗的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