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脂毒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体外诱导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罗丹明123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丹酚酸A改善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浓度为400μmol/L的棕榈酸可显著导致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丹酚酸A暴露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P>0.05)。丹酚酸A干预显著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激活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可显著增强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P<0.05),而抑制TLR4显著减轻棕榈酸诱导的细胞脂毒性(P<0.05)。此外,丹酚酸A显著抑制棕榈酸诱导的TLR4及其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MAPK)(P<0.05)。结论:丹酚酸A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JNK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旨在揭示白术内酯Ⅰ改善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及潜在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PAP组(APAP 500 mg·kg^(-1))、APAP+白术内酯Ⅰ低剂量组(APAP 500 mg·kg^(-1)+白术内酯Ⅰ60 mg·kg^(-1))、APAP+白术内酯Ⅰ高剂量组(APAP 500 mg·kg^(-1)+白术内酯Ⅰ120 mg·kg^(-1))。通过腹腔注射APAP 500 mg·kg^(-1)诱导小鼠发生急性的肝损伤,白术内酯Ⅰ先于APAP处理2 h进行灌胃干预,对照组接受等剂量溶剂灌胃及腹腔注射。通过检测小鼠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HE染色评价白术内酯Ⅰ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评价白术内酯Ⅰ对APAP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ease,JNK)和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表达水平。与APAP组相比,白术内酯Ⅰ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APAP诱导的血浆ALT及肝脏MDA水平上升,并增加肝脏CAT活性和GSH含量。研究表明白术内酯Ⅰ可以显著抑制APAP上调的MAPK磷酸化水平及NF-κB p65,并且降低NF-κB p65下游靶点IL-1β、IL-6的转录活性。白术内酯Ⅰ可改善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PAP激活的MAPK/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胶体金-荧光素双标记配体研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功能的方法。方法①先用荧光素DiI标记LDL,再在一定pH值下将DiI-LDL吸附在胶体金颗粒表面上,获得稳定的双标记配体Au-DiI-LDL。②利用双标配体Au-DiI-LDL结合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分别对经LDLR表达诱导剂、抑制剂或姜黄素作用后的ANA-1细胞LDLR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内吞作用的直观检测。结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的检测结果均表明,能够利用双标配体Au-DiI-LDL检测ANA-1细胞LDLR的活性(P<0.05)。结论胶体金-荧光素双标记配体法是一种可用于细胞LDLR功能检测的新型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直接检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or,LDL-R)活性并筛选降脂中药的细胞模型: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类LDL-R在人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和受体水平上探讨姜黄素的作用机制。方法EBV转化技术建立的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姜黄素对人淋巴细胞LDL-R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在5~50μmol·L-1内可以增强人淋巴细胞LDL-R的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利用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检测人淋巴细胞LDL-R活性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姜黄素是一个非常强的LDL-R基因表达促进剂,可能通过增加人淋巴细胞LDL-R的表达起到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内4-HNE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ting及TUNEL等技术,检测长期摄入酒精前后动物肝组织形态、甘油三酯(TG)水平、4-HNE水平、TNF-α水平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1) 4-HNE可以显著增加HepG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对TNF-α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从而使TNF-α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死亡。(2) 4-HNE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内4-HNE-蛋白质加合物的水平。(3) 4-HNE抑制HepG2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4) 长期摄入酒精导致小鼠肝细胞内4-HNE和TNF-α水平升高,引起肝细胞内TG水平升高,血浆ALT活性升高,肝细胞死亡增多。结论:长期摄入酒精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产物4-HNE可作为一种肝细胞致敏因子,通过抑制肝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酒精性肝损伤。这可能是一种新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索清化瘀毒方改善酒精-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模型组,清化瘀毒方低、高浓度治疗组和阳性组,每组各10只,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自第5周起给予药物治疗,持续4周。分析肝组织内纤维化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1α1)的表达和肝组织病理变化,验证本方的疗效。通过UPLC-Q/TOF-MS获取本方的有效成分,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作用靶点,验证、分析清化瘀毒方发挥治疗作用的相关靶点。结果:清化瘀毒方可能通过下调凋亡信号调控激酶1(AS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B淋巴细胞瘤2(BCl-2)关联X蛋白(BAX)/BCl-2等蛋白表达,影响肝组织Col1α1、α-SMA的表达水平,减轻酒精-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结论:清化瘀毒方可通过ASK1/p38 MAPK、TLR4/MyD88等机制通路发挥作用,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