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述细胞色素P450 3A4的基因多态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YP3A4 DNA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其功能性表型差异的根本原因,从而阐明临床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机制;CYP3A4可受到多种药物的诱导或抑制,并受某些蛋白受体的调控影响,因此经CYP3A4催化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特别是CYP3A4抑制剂与底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的贴签差错率。方法: 以自愿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经过辅导员专业培训后,按照十大品管步骤开展活动。运用了柏拉图,柱状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多种方法,依据二八原则分析干预重点,并通过头脑风暴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贴签差错35件/月,干预后降至12件/月,达到了目标值12.62件/月,达标率为102.77%。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从管理方面入手能够深入发掘和分析贴签差错,有效降低了贴签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06-2010年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并从检验科获取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全院同期细菌学检查和耐药资料,选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5年中,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间显著相关(r=0.9002,P<0.05);头孢菌素类药的DDDs与革兰阴性(G-)菌平均耐药率间存在相关性(r=0.9004,P<0.05);喹诺酮类药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654,P<0.05),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35,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医嘱不合理率,提高肠外营养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药师TNA审方专业技能以及与医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参与临床团队协作的意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运用FOCUS-PDCA的方法思路,分析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的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临床TNA医嘱的不合理率由67.94%降为14.96%,人均、日均TNA使用费用及人均用药天数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中心(PIVAs)药师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运用质量管理的手段可有效进行TNA医嘱审核与干预,大大降低了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率,优化了TNA使用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节约了临床TNA药品费用;并且提高药师专业技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医院整体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6-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频数与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消耗药品品种和销售金额,利用Excel 2000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检验科获取2006-2009年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全院同期的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资料,选取大肠埃希菌等10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以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的用药频数(DDD频数)逐年上升;随着2008年对临床抗菌药物实施限定使用后,4年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频数逐年下降,2009年较2008年下降了15.41%;2008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了12.88%;而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用药频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38.91%和55.17%;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间线性相关,r=0.9601(P<0.05);头孢菌素类(一、二、三代含酶抑剂、四代)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088;其中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间同样存在相关性r=0.9546、0.9428(均P<0.05),喹诺酮类药物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844(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数(DDD频数)和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 10例健康男性单剂量口服尼索地平片 2 0mg的药动学。方法 :用HPLC测定尼索地平血药浓度 ,采用 3P8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线性拟合 ,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柱为C18柱 ( 2 5 0mm× 4 6mm ,10 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磷酸 ( 70∶3 0∶1,V/V) ,检测波长为 2 3 6nm。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HPLC线性关系、回收率、日内及日间RSD均能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口服尼索地平后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max为 ( 0 9± 0 2 )h ,cmax为 ( 8 0± 3 0 )ng·mL-1,T1/ 2 为 ( 9 5± 3 4)h ,AUC0→t为 ( 60 2± 3 0 8)ng·h·mL-1。结论 :本方法可以作为尼索地平血药浓度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达立通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达立通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72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予口服达立通颗粒6g,3次/d和莫沙比利5mg,3次/d。根据治疗前后胃排空试验结果和消化不良症状(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积分的比较,评估达立通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h胃排空率均有所提高,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立通组,P<0.05;莫沙比利组,P<0.01)。两组比较,莫沙比利组治疗后胃排空率较达立通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通过两组差值的比较,达立通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善程度尤其优于莫沙比利(P<0.01)。结论:达立通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优于莫沙比利,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AIM: To study the calcium antagonism of isoliquiritigenin (ILT) isolated from Radix Glycyrrhizae. METHODS: 1)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reported by Alipni C, rabbi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 (ASMC) was cultured and subcultured. High concentration K~ (40 mmol·L~(-1)) was used to induce the uptake of ~(45)CaCl_2 (37 MBq·L~(-1) a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