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改性二苯醚树脂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不饱和聚酯型无溶剂浸渍绝缘漆。它耐高温达到H级,固化速度快,贮存周期长,挥发率低。讨论了促进剂和挥发分抑制剂对无溶剂浸渍漆性能的影响,以及促进机理和抑制机理。结果证明了促进剂可以大大缩短固化时间,挥发分抑制剂在适当配比下,能够降低苯乙烯的挥发。 相似文献
2.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急救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交通事故、溺水、火灾、触电、运动损伤、磕碰伤等都属于伤害。伤害是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且青少年是高发人群[1]。小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伤害时,教师是最早出现在现场的成年人,如果具有相应的救护常识,可对轻度伤害进行紧急处理,对比较严重的伤害实施正确急救,可以防止再创伤,从而降低危重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把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小学教师掌握急救知识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急救知识的现状,为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聚丁二酸酯,对他们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发现聚酯存在多晶现象,其熔点有奇偶性变化规律。探索了由此系列聚酯与高氯酸锂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离子导电性。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电解质的玻璃化温度但降低了聚酯的熔点及结晶度。聚酯电解质的晶体类似于聚酯,其无机盐主要溶解于聚酯的无定形区域。聚酯系列电解质的导电率也有偶奇效应,与熔点变化相反;熔点高的电解质导电率低,熔点低的电解质导电率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6)s/cm。高分子链上侧基的引入将大大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6.
7.
考查了由聚丁二酸乙二酯(PES-2,4)和NaI形成的络合物结构和导电性的关系,发现NaI主要溶解在高分子的无定形区域;PES-2,4与NaI形成的络合物体系是半结晶的聚合物电解质,其结晶体的结构类似于纯PES-2,4。NaI的加入,使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化转变温度均升高,而结晶度和结晶速度降低。电解质的导电率随NaI浓度变化而变化,NaI浓度高,其导电率高,当[NaI]/(链节单元]=1/4(摩尔浓度比)时,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S/cm(90℃),其中无定形区的导电是主要的。导电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阿累尼乌斯方程,伹也不完全符合WLF方程,导电行为不可简单地用它们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相转移催化芳香族二元酰氯和芳香族二元酚的反应机理。证明了反应场所是在有机相中,建立了相转移催化循环图,定义了相转移常数K,并建立了相转移催化反应体系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反应程度和聚合度公式分别为P=F°η_1·K·C_c-C_(Bo)~(n-1)·t/N_D (?)_n=1/(1-Et) 其中E=F°η)1·K·C_c·C_(Bo)~(n-1)/N_D 它们与相转移常数K,催化剂浓度C_c,单体浓度C_(Bo)及单体扩散系效有关。由实验证实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收治的29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儿中仅1例有明确百日咳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有阵发性咳嗽29例(100.0%),咳嗽后呕吐22例(75.9%),痉挛性咳嗽伴青紫16例(55.2%),鸡鸣样回声7例(24.1%),呼吸暂停4例(13.8%)。15例患儿(51.7%)深部痰培养阳性,共培养出其他病原菌16株;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株。所有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治疗,痊愈19例,好转出院8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百日咳传染源隐匿,往往无明确百日咳接触史;临床以阵发性咳嗽为主,少有鸡鸣样回声;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新生儿百日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