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大米和小麦两种主粮中杂色曲霉菌(A.v)和杂色曲霉素(ST)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米和小麦中,A.v污染率分别为5.5%和10.5%;ST污染率为53.4%和65.8%;ST平均含量为15.5μg/kg和58.6μg/kg。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贮藏期粮食进行分析,A.v检出率越高,粮食中ST污染率和含量越高;贮藏期延长,A.v和ST检出率及ST含量增高。实验产毒表明所有A.v菌株均能产生ST,平均产毒量达7190.2μg/kg,证实A.v是ST形成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腹泻的病原,有利于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我们于1988年4月至1989年7月在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采集了360例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法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收检的360例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42例,检出率为39.44%,其中检出痢疾杆菌96株,占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7年7月和1988年7月,对全区范围内的8所医院使用的化学消毒剂进行了2次消毒效果考核.共采集各类化学消毒剂(即75%乙醇、2~5%碘酊、0.1~0.2%新洁尔灭、2%来苏儿、0.3%过氧乙酸)210件.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我市空气微生物本底状况,掌握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分布及污染程度。我们于91年4月对市内城区10个不同地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了调查。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及采样方法。按环境卫生检测功能区划分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检测点。以自 相似文献
6.
引起贮粮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是腐生性真菌,其中一部份还可以产生对人畜有害的真菌毒素,长期食用被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导致急慢性中毒和诱发癌症。对本地区粮食微生物区系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对贮粮的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霉保粮措施。1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7.
王南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6,7(2):77-77
HBsAg与抗-HRc是诊断乙型肝炎的两项重要指标,而目前多数医院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HBsAg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部份主粮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玉米、小麦、大米3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和伏马菌素B_1(FB_1)、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粮食中霉菌侵染严重,其侵染率分别为92.3%、87.2%、72.4%。菌相以曲霉菌为主,同时检出了产生ST毒素的杂色曲霉菌。FB1和ST在粮食中污染较普遍,FB_1检出率为12.8%~100%,含量15.2~27.0mg/ng;ST检出率为34.3%~56.9%,含量24.0~75.0μg/kg。FT在粮食中污染率和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仓储粮食真菌与水分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防霉是粮食储备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目前粮库的贮粮效果, 我们对部份粮食储备仓库进行采样调查, 发现仓储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霉菌污染较为严重, 浸染率分别为63.29% 、90.06% 和90.61% 。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粮食侵染的真菌数量虽然不同, 但种类基本一致, 都是以黄曲霉、白曲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为主。3 种贮粮水分虽然在仓储充许范围, 但贮存过程中, 霉菌生长繁殖并未停止 相似文献
10.
宜宾地区主要粮食霉菌分布情况调查王南志1龙泽萍1付达美1杨明贵2王小燕3为了解宜宾地区主要粮食中霉菌的分布情况,我们于1995年9~10月对本地区近两年生产的稻谷、大米、小麦和玉米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样品来源从本地区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