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五甘附膏对阳虚寒凝证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V1)受体表达、巨噬细胞极化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作用,探讨其缓解KOA外周炎性痛敏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五甘附膏高、中、低剂量组(9.3、4.65、2.325 g·kg-1)、塞来昔布组(208.2 mg·kg-1),采用气候箱加游泳2周联合膝关节腔注射碘乙酸钠(MIA)建立阳虚寒凝证KOA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机械刺激缩足痛阈值(PWT)和关节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炎性因子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RPV1、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IF)测量评估M1/M2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整体精神状态较差,自主活动减少,体质量偏低,关节直径增加,X射线提示关节边缘骨赘增生,关节面明显粗糙,关节腔间隙明显变窄,大鼠PWT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IL-1β、TNF-α、CGRP、NG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滑膜Krenn评分显著升高(P<0.01),TRPV1、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M1巨噬细胞占比和M1/M2显著升高(P<0.01),M2巨噬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五甘附膏低、中、高剂量体质量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黄五甘附膏高剂量组和塞来昔布组大鼠膝关节直径减少(P<0.01),黄五甘附膏高、中剂量组PWT恢复较为明显(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1β和CGRP的含量都显著降低(P<0.01),塞来昔布组和黄五甘附膏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黄五甘附膏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GF含量明显降低(P<0.05),黄五甘附膏高剂量组滑膜Krenn评分明显降低(P<0.05),黄五甘附膏各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RPV1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都显著下降(P<0.01),塞来昔布组和黄五甘附膏各剂量组滑膜组织中M1巨噬细胞占比均降低(P<0.01),黄五甘附膏高剂量组M2巨噬细胞占比升高(P<0.05),黄五甘附膏中、高剂量M1/M2降低(P<0.05)。结论 黄五甘附膏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KOA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疼痛介质释放,同时还降低了TRPV1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从而达到改善KOA外周痛敏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应用简便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简便快速的核酸检测新方法--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并与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nest-RT-PCR)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比较RT-LAMP方法与nest-RT-PCR方法对吉林省历年麻疹病毒分离株以及临床疑似麻疹咽试子中麻疹病毒核酸检测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方法对23株麻疹分离株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均达到100%.针对18份麻疹病毒分离阴性的临床疑似麻疹咽试子分别利用RT-LAMP和巢式RT-PCR两种方法进行麻疹核酸检测,RT-LAMP方法阳性率为56.52%,巢式RT-PCR方法阳性率为47.83%.结论 RT-LAMP方法比巢式nest-RT-PCR方法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了解北京市中学校外售烟现状,为政府制定校园周边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郊4个区县中学校门外100 m范围内的卷烟零售点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学校87所,58所(66.7%)校门外100 m范围内存在卷烟零售点,经x2检验,不同县区、不同类别学校校门外售烟点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8家烟草零售点中104家(81.3%)有向学生售烟的行为,48.4%未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61.7%未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向学生售烟和未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比例在不同区县、学校类型、卷烟零售点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张贴标识比例在不同区县和不同卷烟零售点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7家(68.0%)卷烟零售店店主不了解学校门外100 m范围内禁止售烟的规定.结论 北京市中学校外卷烟零售点向中学生售烟现象严重,与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要求不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公众对口罩识别、口罩佩戴方式、不同环境下口罩的选择、口罩佩戴时间、废弃口罩处理,为COVID-19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13日21:00至17日21:00依托问卷星网上调查平台,运用滚雪球方便发放的方法,考虑年龄、职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型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首先对RT-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对11株麻疹病毒提取核糖核酸(RNA),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后全部出现阳性特异条带.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扩增6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9株,同时又扩增其它非麻疹病毒.结果9株6种基因型麻疹病毒RT-PCR均呈现阳性条带,说明本研究采用的RT-PCR方法敏感.而非麻疹病毒RT-PCR结果为阴性,均未见阳性条带,说明该RT-PCR方法特异.根据H1和H2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别被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建立RFLP快速基因定型方法.之后,对建立的RFL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利用该方法对吉林省连续两年分离到的9株麻疹野病毒[已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均为H1基因型麻疹病毒,证实该PCR-RFLP结果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也说明该方法敏感.同时,又对7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应用PCR-RFLP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只有H1和H2基因型麻疹病毒被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分别切成2个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其它基因型麻疹病毒由于无SalⅠ和BamHⅠ酶的切位点,所以未被切开,说明所建立的PCR-RFLP方法特异,只针对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研究证明,RFLP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实用的麻疹病毒基因定型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校门周边100米范围内烟草售卖点的分布情况及其向中学生售烟情况。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朝阳区32所普通中学,对校门周边100米范围内烟草售卖点的分布情况和对学生售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1.9%(23/32)的普通中学校门口100米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平均每所中学校外有1.50±1.37家烟草售卖点。烟草售卖点离校门的平均距离为45.8±27.2米,所售烟草的最低价格为4.19±1.50元/包。56.3%(27/48)的烟草售卖点悬挂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35.4%(17/48)烟草售卖点的工作人员知晓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和禁止在校门口100米内设立卷烟零售点的政策,25.0%(12/48)的烟草售卖点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72.9%(35/48)的烟草售卖点向中学生售烟。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正规烟草售卖点对禁售政策知晓率、标识的张贴率和向中学生拒售烟草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正规烟草售卖点。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烟草易得性较高,有必要加强控烟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7.
麻疹病毒中国株与日本株的H蛋白及抗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4年以来日本分离的本土麻疹野病毒为C1、D3、D5基因型 ,中国自 1993年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 2 0 0 0年在日本东京检测到 1株由中国输入的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对该中国株H1基因型与日本株C1、D3、D5基因型的H蛋白及抗原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H1基因型H蛋白的分子量为 78kD ,与A、C1基因型相似 ;D3、D5基因型的H蛋白的分子量为 80~ 82kD ,一些D3基因型在 39℃与在 33℃、37℃生长一样好 ,但其它基因型在 39℃生长却减少到 33℃、37℃的 1/ 10 0或 1/ 10 0 0。实验证实 ,一些D3、H1基因型能从较低的中和抗体水平逃逸 ,证明最近流行的麻疹病毒有轻微的抗原改变。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流行及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其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吉林省194份HBV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并研究HBV与预防和治疗的关系。结果在194例HBV血清阳性标本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结论在吉林省HBV的基因型主要为C型,B、C混合型也占了一定比例。C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混合型与慢性肝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 Toll样受体 4(TLR4)/核因子 -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敷和汤对特应性皮炎( AD)小鼠模型的作用及辅助性 T细胞 1(Th1)/辅助性 T细胞 2(Th2)免疫平衡的机制。方法将 40只 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地氯雷他定组、敷和汤组,每组 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 2,4-二硝基氟苯( DNFB)刺激。在 DNFB刺激后的第 14天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14 d。治疗后观察各组小鼠皮损变化;记录 10 min内小鼠搔抓次数;测量胸腺、脾脏指数;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 TLR4阳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E(IgE)、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6(IL-6)和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核因子 -κB P65(NF-κB P65)、 TLR4、白细胞介素 2(IL-2)、白细胞介素 10(IL-10)、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干扰素 -γ(IFN-γ)的 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严重、表皮明显增生、角化过度、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鼠搔抓次数( 12.80±1.32)次 /10分钟和皮损评分( 4.00±0.67)分、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别为 42.53±2.04和 35.76±2.01,免疫组化检测 TLR4阳性蛋白为 97.20±12.19;血清 IgE、IL-4、IL-6和 TNF-α水平分别为( 302.39±46.60)μg/L、(239.54±29.23)ng/L、(249.94±33.62)ng/L、(310.01±50.09)ng/L,皮损 NF-κB P65、TLR4、IL-2、IL-10、IFN-γ、IL-1β的 mRNA表达分别为( 6.70±0.38、7.45±0.30、4.03±0.57、3.35±0.35、5.31±0.12、41.21±1.17)显著升高(均 P<0.05);敷和汤组给药 14 d后小鼠搔抓次数( 4.30±0.67)次 /10分钟和皮损评分( 1.40±0.52)分、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别为 29.11±1.61和 22.02±1.15,免疫组化检测 TLR4阳性蛋白为 70.85±7.76;血清 IgE、IL-4、IL-6和 TNF-α水平分别含量为( 183.89±11.74)μg/L、(112.67±9.233)ng/L、(121.88±10.84)ng/L、(153.24±12.78)ng/L,皮损 NF-κB P65、TLR4、IL-2、IL-10、IFN-γ、IL-1β的 mRNA表达分别为(2.87±0.15、2.23±0.31、2.57±0.46、2.39±0.19、2.35±0.21、23.27±2.44)低于模型组(均 P<0.05);地氯雷他定组给药 14 d后小鼠搔抓次数( 5.30±0.67)次 /10分钟和皮损评分( 1.80±0.63)分、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别为 27.23±1.19和 20.10±1.20,免疫组化检测 TLR4阳性蛋白为 77.28±5.77;血清IgE、IL-4、IL-6和 TNF-α水平含量分别为( 175.97±13.12)μg/L、(116.07±9.48)ng/L、(112.11±8.89)ng/L、(143.90±10.83) ng/L,皮损 NF-κB P65、TLR4、IL-2、IL-10、IFN-γ、IL-1β的 mRNA表达分别为( 2.53±0.08、3.46±0.28、2.03±0.11、1.52±0.22、2.15±0.19、23.52±1.24)低于敷和汤组(均 P<0.05)。结论敷和汤通过 NF-κB通路的激活抑制相关炎症因子反应以及调节 Th1/Th2发挥免疫稳定的作用,促进皮损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吉林省194份来自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HBV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在194例HBV阳性血清样品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男女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