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12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
冠心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1-3],透析治疗时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普通人群的10~30倍[4].CR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出血和远期再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且与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5,6].CRF常合并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循环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增加. 相似文献
3.
4.
5.
42例心肌梗塞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病变累及两支以上者38例,占90%。其中26例冠脉病变呈弥漫性,左右冠脉管壁不规则、僵硬、钙化。心肌梗塞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的部位不一致,95%发生在下壁。42例中有梗塞后心绞痛33例,占786%。33例中冠脉双支以上病变32例,占97%。12例再次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1例为三支病变。梗塞后心绞痛至再次心肌梗塞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再次心肌梗塞多发生在第一次心肌梗塞后三年之内。 相似文献
6.
34例IABP辅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中心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4月为 34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中 ,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 37~ 85岁 ,平均年龄 6 2 .8± 1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2 4例 (14例病人有心源性休克 ) ,不稳定心绞痛 6例 (病人均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 ,心功能不全 2例 ,动脉撕裂 2例。经应用 IABP后 ,症状改善者 2 6例 (76 .4 % ) ,未改善者 3例 (8.8% ) ,未知者 5例 (14 .7% )。2 方法病人取平卧位 ,在 1%普鲁卡因局麻下经股动脉使用鞘管或不使用鞘管 (限于肥胖、年龄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在24h内(大多数为12h内),并行急诊PCI,共计668例。将其分为房颤/房扑组(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存在房颤/房扑者)和无房颤/房扑组,除心电图外同时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killip分级等。结果入选的668例患者中,有房颤/房扑心电图记录者67例(约占10%),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房颤/房扑的患者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高龄;多数有既往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病史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为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低。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Ⅳ级、多支血管病变等是房颤/房扑发生的独立预示因子。房颤/房扑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9.0%vs3.1%,P<0.05),房颤/房扑组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房扑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示因子(RR值1.36,95%CI1.01~2.08)。结论房颤/房扑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群中常见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房颤/房扑的存在与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并受到包括年龄、性别、心功能状态(Killip分级)、血管病变支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许这些因素与房颤/房扑的发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将直接影响房颤/房扑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一种缩血管肽。ET 1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亚型。然而 ,有关ET 1在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直接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再灌注对ET 1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l)AMI组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5月 ,在我院行直接或挽救性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共 4O例。男 3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1± 9)岁。其中直接PTCA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挽救性PTCA组 14例 ,男 11例 ,女3例。 (2 )对照组 :体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用替罗非班出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出血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15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平均年龄57.8±9.6(35~78)岁,男性116例。分析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是否达到TIMI出血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n=10)和非TIMI出血组(n=140),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对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TIMI出血组中,达到轻、重度出血标准的患者分别占总病例的4.7%和2.0%。住院期间随访发现,发生TIMI轻重度出血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再梗联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TIMI出血组(分别为40%和3.6%,P<0.01),住院时间延长(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患者中,女性比率,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比率和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急诊PCI治疗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3,OR=1.458)。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存在一定的出血发生率,发生TIMI轻重度出血的患者近期预后不良。较高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