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变换体位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肺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变换体位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81例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均采用常规的帕金森病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及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和肺泡-动脉氧分压[P(Aa)O_2]明显降低,氧分压[Pa(O_2)]、肺适应性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P(A-a)O_2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适应性和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炎性应激反应,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内GLUT3的表达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不同月龄组(3、18、24、30月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内GLUT3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内GLUT3的表达随月龄增加呈抛物线改变.由3月组至18月组,GLUT3的含量随月龄增加而增加(P<0.01);由18月组至30月,GLUT3的含量随月龄增加而减少(P〈0.01).结论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内GLUT3的表达随月龄增加呈抛物线改变,中年期以前呈增加趋势,中年期以后呈减弱趋势,提示GLUT3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和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L A )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M M SE联合M oCA 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各30、42、40、40例,均进行MRI检查,按照Aboron-petretzs标准、Tarvonen-shcolder标准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分级和评分,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认知障碍各组间MMSE评分与L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74(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MMSE评分减低),而LA评分增加,呈负相关;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LA级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r=-0.893(P<0.05),提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减少),LA级数随之增加。结论:伴发脑白质疏松的脑梗死患者有发生认知损害的高危性,合并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其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越高,程度越重,LA的分级和评分可为判断脑梗死后患者伴发认知障碍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从而指导早期干预性治疗,防治认知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agr;(HIF-1&agr;)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在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月龄组(3,18,24,30月)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尼氏体及HIF-1&agr;和EPO的表达情况。结果:随大鼠月龄的增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体积变大,排列稀疏,胞浆内尼氏体减少。随月龄增加海马CA1区HIF-1&agr;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CA1区EPO表达随月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由3月龄到18月龄,阳性细胞个数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18月龄到30月龄,阳性细胞个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agr;与EPO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在中年期之前,呈平行递增变化,在中年期之后,二者呈分离变化,提示HIF-1&agr;活性下降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减退是衰老过程中EPO表达减少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内源性HIF-1&agr;的活性和补充外源性EPO有可能减缓神经系统的衰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 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选择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两组均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丁苯肽。由两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观察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神经心理学测验常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RCT(714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MMSE量表评分均升高,ADL量表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在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月龄组(3,18,24,30月)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尼氏体及HIF-1α和EPO的表达情况.结果:随大鼠月龄的增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体积变大,排列稀疏,胞浆内尼氏体减少.随月龄增加海马CA1区HIF-1α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海马CA1区EPO表达随月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由3月龄到18月龄,阳性细胞个数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18月龄到30月龄,阳性细胞个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EPO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在中年期之前,呈平行递增变化,在中年期之后,二者呈分离变化,提示HIF-1α活性下降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减退是衰老过程中EPO表达减少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内源性HIF-1α的活性和补充外源性EPO有可能减缓神经系统的衰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48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采用MMSE联合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各10、14、12、12例,进行MRI检查行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分级和评分,分析脑出血后认知障碍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后认知障碍各组间MMSE评分与L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06(P<0.05),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增加(MMSE评分减低),而LA评分增加,呈负相关;脑出血无认知障碍与合并认知障碍组脑白质疏松的并发病分别为40.0%(4/10),94.37%(36/3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白质疏松的患者在发生脑出血时,要重视其发展为认知障碍的高危性,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脑代谢治疗,防治认知障碍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1]发现,载脂蛋白(Apo)AI、ApoB及其比值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估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但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定.为此,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ApoAI、ApoB及其比值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1—12月在某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居家隔离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86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中居家隔离核心知识得分≥9分者116名,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40.56%(116/286);居家隔离核心知识各条目知晓回答正确率为31.12%~100.00%;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子女数、患儿年龄及是否看过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的患儿家长对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49、27.046、6.464、7.735、9.398、16.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3.145,95%CI:2.073~4.773)、职业(OR=2.046,95%CI:1.351~3.099)、居住地(OR=1.800,95%CI:1.326~2.445)、子女数(OR=2.326,95%C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