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摘 要:目的:在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探讨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 2012—2021 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衡量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卫生资源配置量的评价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卫生资源配置量与人均GDP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指数,分析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协调性。结果:纵向上,2011—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均随人均 GDP的增长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但其增长速度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横向上,2020年全国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协调性不足,各地区在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时,需充分考虑经济水平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正向刺激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以提升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水克冬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7):95-97
护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后,要进入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向护理工作岗位过渡的必经阶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1].护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疾病相关知识,还需具备护理专业技能、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等相关临床能力[2].如何更好地使护生成为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理论扎实的合格的护理人员,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现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临床带教工作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求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措施,以对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9月国家开展了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现场调查,调查样本覆盖156个县(市、区),共调查93613户、总计调查273688人。本文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从性别、年龄段、地区等维度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3年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30.70‰,其中男性患病率310.00‰、女性患病率350.50‰,城市居民366.70‰、农村居民294.70‰;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64岁组和65岁及以上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4.40‰、38.30‰、115.00‰、235.40‰、389.00‰和539.90‰;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分别是180.30‰、39.10‰、37.30‰、24.90‰和15.60‰。结论 我国15岁以上居民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东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中年男性27 824例,采用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以美国心脏协会(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定义为标准,分析其与AIP的相关性。结果 AHA 7项指标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总胆固醇68.5%,空腹血糖66.9%,体质量指数50.2%,身体活动45.6%,吸烟40.3%,血压22.5%,食盐摄入15.6%;7项指标与AIP均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依次为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血压、身体活动和食盐摄入;AIP均数随着7项指标各自评分分值的减少而增加(P0.05);心血管健康状况处于不良、中等和良好的人群,其动脉硬化高危风险的比例分别是61.0%、38.4%和21.3%(χ2=1178.878,P=0.000);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每增加1分,AIP数值降低0.046,动脉硬化高危风险降低22.3%(OR=0.777,95%CI为0.768~0.787)。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AIP呈负相关,AI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人群的监测指标。心血管健康评分≤6或AIP≥0.219的人群,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8.
水克冬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
护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后,要进入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向护理工作岗位过渡的必经阶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1].护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疾病相关知识,还需具备护理专业技能、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等相关临床能力[2].如何更好地使护生成为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理论扎实的合格的护理人员,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现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临床带教工作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求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措施,以对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