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是否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好。方法将62例中风后抑郁症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1例,用哈密顿抑郁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来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经过6周的治疗观察,哈密顿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都有明显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2个积分的改善都比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HBV-LP对于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80份HBV感染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LP、HBV-M及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大蛋白的检出结果与HBV-DNA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5,P〈0.05)。结论:HBV-LP能够反映HBV的复制情况。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小红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3):13-14
笔者从2001年3月-2007年12月,对64例西医诊断为紧张性头痛的病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2组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9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265 384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统计处方的16.19%,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6.38%。抗菌药物被使用63 007次,涉及13大类37个品种,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分别占45.75%,24.52%,12.45%。非限制类抗菌药物占总使用频次的54.13%,限制类抗菌药物占45.87%。使用比例较高的前3个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儿科和口腔科。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自拟中药方加西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方法将64例血管性头痛病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患者心理学状态.方法 采用Holter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依据评价CAN的标准分别对非DCAN、DCAN临床前期以及DCAN阳性患者进行HAMA和SDS量表测评.结果 278例观察对象中筛查并分类出DCAN阳性组62例(22.30/%),DCAN临床前期组88例(31.65/%),DCAN阴性组128例(46.04/%);3组间年龄、诊断糖尿病时间及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频域指标LF及MeanHR等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中53.95%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DCAN,DCAN临床前期组46.59%的患者伴有轻中度抑郁而56.82%则伴有焦虑状态,DCAN阳性组56.45%的患者伴有中重度抑郁而69.35%伴有焦虑状态,DCAN阳性组轻度、中重度抑郁状态频数及焦虑状态频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或)焦虑状态是DCAN及其临床前期患者的主要心理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升高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1~12月在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基础上联合使用艾拉莫德的活动性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IgG滴度分为IgG升高组和IgG未升高组,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IgG水平变化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升高组患者的CRP、ESR、RF、IgG较前显著下降(P<0.05),IgG未升高组的CRP、ESR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IgG升高组的ESR、RF显著低于IgG未升高组(P<0.05)。两组DAS28评分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组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拉莫德对两组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各种检验指标的改善,而IgG升高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对注射用血塞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方法:使用GWF-5J微粒分析仪测定注射用血塞通分别加入不同规格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后的微粒数。结果:同种输液相同体积不同方法溶解时,微粒浓度大致情况是输液 药>输液 药 专用溶剂>输液 专用溶剂>输液;同种输液不同体积溶解时,100mL>250mL>500mL;不同种输液相同体积溶解时,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结论:临床在使用注射用血塞通时要注意输液的选择和溶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替加氟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164例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加氟加放疗组(替加氟组80例)和顺铂加放疗组(顺铂组84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放疗,常规分割,鼻咽部剂量65~78 Gy,颈部剂量60~72 Gy,残留病灶加10 Gy.替加氟组在放疗同时加替加氟5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周;顺铂组在放疗的同时加用顺铂30 mg快速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周.结果 1、2、3年生存率,替加氟组分别为90%、76.7%、60%;顺铂组分别为80%、66.7%、4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无瘤生存率,替加氟组分别为92.1%、82.2%、63.3%,顺铂组分别为84.3%、65.9%、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替加氟组分别为82.1%、74.3%、55.1%,顺铂组分别为75.2%、55.6%、4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反应,替加氟组明显少于顺铂组(P<0.05).结论 放疗结合替加氟增敏疗效优于顺铂,且不良反应明显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