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损伤的器官,以往的手术方法为脾切除,随着对脾脏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深人,诊断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的进步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选择性脾保留手术已成为保脾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998年1月-2005年1月,本院共行创伤性脾破裂脾保留手术7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9例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切口均于术后8~23d愈合,随访2~6个月没有发生切口裂开或感染者。结论肥胖和术中切口的处理不当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合并症的老年大肠癌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51例,糖尿病13例,肝硬化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心律失常13例,贫血71例,低蛋白血症42例;术后并发切口裂开4例,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18例,心力衰竭、吻合口漏和围手术期死亡各3例。结论对老年大肠癌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应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行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需要中转开腹分为A、B两组,A组为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为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等情况。结果两组上腹部手术史、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管结石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有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性、碱性磷酸酶、胆囊管结石及上腹部手术史。术前加强评估,一旦出现需要中转开腹的情况,要及时果断开腹,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吴震宇  李欣  兰飞  毛华辉 《浙江医学》2008,30(3):265-266
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处理非常复杂。结石往往沿病变胆管树呈区域性或节段性分布在肝内胆管,胆总管切开取石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肝部分切除术却能有效去除含有结石、狭窄和扩张胆管的病灶,达到治愈效果,目前已成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常规手术方式。我院近年来共对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以便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 对199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48例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因腹腔内出血再手术15例;因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15例;因腹腔感染再手术8例;因梗阻性黄疸再手术3例;因病灶残留再手术3例;因肠梗阻再手术2例;不必要的再手术2例.结果 48例再手术患者并发肝肾功能不全3例,切口感染4例,应激性溃疡3例,失血性休克5例,感染性休克3例,全身衰竭3例.治愈43例(89.6%),死亡5例(10.4%).结论 只有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技术,重视手术细节,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认真探查,才能有效降低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仍是我国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年龄越大,腹壁肌肉越薄弱,且发生腹内压升高(如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便秘)的机会增多,疝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我科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共施行235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选择性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都可以很好地进食,1例患者在术后27d出现了腹痛症状,经过保守治疗痊愈,1例医源性小肠损伤,经腹腔镜下修补治疗痊愈,1例因广泛粘连中转开腹.住院时间(5±2)d.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6个月至2年)无任何不适症状.结论 对术后肠粘连疾病所致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行选择性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但手术时尽可能对粘连部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41例经以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主的非手术方案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未解除梗阻,1例再次手术后出现肠瘘。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一般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低位及低位直肠癌占较大比例,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需探讨。 方法 收集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6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开腹组50例患者,行开腹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和排便困难发生率。 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52.4±38.2) min、出血量(45.2±21.8) ml、住院时间(9.7±1.2) d、肛门排气时间(2.1±0.8)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均明显更小,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12.3±0.7)明显多于开腹组(1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及排便困难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与开腹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