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鸣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减少淋巴细胞免疫荧光猝灭的简法苏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步鸣在荧光显微术中,常遇到标本荧光很快淬灭。我们用免疫荧光标记淋巴细胞检则人外周血Smlg”B细胞实验时,使用一种对一苯二胺(n一nhcnleneolaztlll’e)加入缓冲甘油的固定剂,可减少免...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不同病期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B细胞。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比较,活动期SLE患者CD_3~+细胞、CD_3~+细胞百分率下降(P<0.01);而B细胞、CD_4~+细胞百分率和CD_4~+/CD_8~+比值升高(P<0.01);在非活动期SLE患者,这些变化不明显。分析CD_3~+细胞和B细胞百分率与相应血浆中的IL—6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CD_3~+细胞与IL—6活性水平呈负相关,B细胞与其呈正相关,提示在该病中IL-6与T细胞亚群及B细胞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采用~(125)I 标记小鼠抗人IL—2受体(P55)的抗Tac(CD_(25))单克隆抗体,成功地建立了人IL—2受体的免疫放射分析法,动态观察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 刺激24、48和72h 后IL—2受体表达的时间曲线,通过Scatchard 作图分析表明~(125)I—抗Tac 单克隆抗体与PHA 活化的上述三个时间点的T 淋巴细胞的最大结合容量(B_(max))分别为43000位点/细胞、54000位点/细胞和61000位点/细胞。本研究为临床IL—2受体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的免疫放射测定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外源性凝集素ConA诱导人淋巴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的实验,观察了60Coγ线黑射对淋巴细胞质膜识别功能的生物效应,并结合用松胞素B和秋水仙素两种药物破坏细胞微丝、微管的实验,对电离辐射导致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抑制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提示: 1.电离辐射和松胞素B对Con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都具有抑制效应;2.秋水仙素对Con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凝集反应抑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作多项功能检测,并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用活性E花环(Ea)试验、酯酶(ANAE)染色和分型、植物血球凝集素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E花环形成和再形成试验,观察不同剂量60Coγ线体外照射对淋巴细胞E受体的辐射效应。并用微丝抑制剂一松胞素B和微管抑制剂一秋水仙素分别处理淋巴细胞,研究E受体辐射和药物效应的有关机制。结果表明:(1)电离辐射对E花环再形成的抑制比对E花环形成的抑制更显着。这提示60Coγ线不仅阻碍了E受体的结合能力,而且还抑制了E受体的合成和分泌;(2)细胞骨架装置,尤其是微丝的破环是E受体辐射效应的一个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I)及细胞核因子-B(NF-B)在原发性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原发性甲状腺癌(75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的AI及NF-B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组织AI值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甲状腺癌组织AI值阳性情况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NF-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甲状腺癌组织NF-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AI值阳性情况表达与NF-B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在甲状腺癌中NF-B的高表达影响了甲状腺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