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HIE足月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经治疗后第21天随访,痊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以发病第1、7、14、21天为研究时点,用ELISA夹心法测定各时点脑脊液中GFAP水平。结果 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7、14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21天3组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儿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HIE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严重程度间脑脊液GFAP水平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患儿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早期诊治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2月在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2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胎龄34~42+2周, 随机分为aEEG观测组及非观测组, 每组60例。两组再根据HIE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 每亚组20例。分别在生后第1、3、14及28天等时相点对aEEG观测组HIE患儿进行aEEG监测;在第3、14、28天对各组HIE患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出院患者在矫正胎龄12月时进行随访, 内容包括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及预后评估。结果 aEEG与HIE临床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843, P<0.01)。在第3天和第14天时相点zEEG观测组与非观测组NBN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第28天时相点, aEEG观测组与非观测组NBN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3、14及28天时相点, 观测组aEEG与矫正胎龄满12月时预后均存在强正相关(r=0.832、0.857、0.778、0.743, P<0.01)。aEEG观测组致残率(13.8%)显著低于非观测组(23.2%);aEEG观测组痊愈率(60%)显著高于非观测组(40%);aEEG观测组和;非观测组远期预后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 P<0.05)。结论 aEEG与HIE临床分度具有极好的相关性, 可以早期协助诊治HIE;aEEG可以用于预测HIE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由围生期缺氧所引起的严重疾病,可以导致神经元功能长期丧失,甚至死亡。存活者中一部分患儿会遗留脑瘫、癫痫、精神障碍、认知,感觉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保护脑组织在缺氧缺血过程中免受损伤。主要是不能确定缺氧缺血发生的准确时间,且不能准确地识别每一个病人损伤和修复的确切时相点。越来越多的研究用来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其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构机理,以期进一步在新生儿期对该病进行神经靶点保护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系统改变和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治疗策略入手,就内源性神经疗法、外源性神经疗法、神经干细胞的临床试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