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24篇 |
药学 | 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中医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参考。方法严格按照标准筛选中医治疗胎动不安的中药处方,采用excel表格对处方基本用药信息进行统计,然后再采用SPSS19. 0软件以中药的功效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处方中用药味数、用药天数、以及中药的使用频次。并对使用频次前30位的药物进行归类,确定药物使用频次高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综合得分。结果所选取的356例患者中药处方中,平均用药药味数15. 7味,平均剂量226. 7 g,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分别为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白芍、白术; 30味中药通过按照功效可分为5类,所提取的10个主成分能反映系统聚类中的分类结果。结论对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患者处方进行分析,为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提供了用药参考,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对产后出血产妇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产科顺利完成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产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9%、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8);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的延伸服务应用于产后出血产妇能改善产妇自我效能,减少并发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浓度氧致新生鼠肺损伤时肺泡形态学变化和肺泡上皮细胞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吸入85%~90%高浓度氧气建立新生鼠慢性肺疾病组织模型.80只新生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40)吸人85%~90%氧气,对照组(n=40)吸入空气.分别留取1、3、7、14、21 d的肺组织,应用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并且测量肺泡间隔厚度以判定肺泡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测定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在生后1 d和3 d,两组RAC和肺泡间隔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7 d和14 d,实验组的R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泡间隔厚度高于对照组(P<0.01),21 d时肺泡间隔厚度升至最高,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0.62±5.01 vs 3.62±0.88,P<0.001),RAC降至最低,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57±1.24 vs10.47±0.88,P<0.001).高氧肺损伤实验组SPC 3 d时表达明显减少,7d后开始增多,14 d、21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QP5随着肺损伤的加重表达进行性下降.结论 高氧肺损伤可导致肺泡发育停滞,明显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PC、AQP5表达结果提示I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其分化与转化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5.
由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与其他具有相同或类似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震颤是运动神经元异常同步化导致某个或多个功能区肌肉节律性、不自主颤动的现象,其可以是神经系统正常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作为疾病过程中的唯一症状;或是某些疾病众多症状之一。惊悸不安状态是指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明确原因或无明确的事物出现的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出现不能自主的神乱现象,属于身体和心理的一种过度反应,常与无故多思,防御过度相联系,并与心理敏感程度高的个性特点相关联。中医典籍与近现代国内外文献中均有关于震颤与惊悸不安状态的报道,齐向华教授认为部分患者的震颤发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达,是长期处于惊悸不安、内心恐惧焦虑状态下,心理张力增高,心理能量释放的表现。通过中医四诊可辨识惊悸不安状态下的震颤,从“心理-气机-经络-脏腑-形体”综合辨证、遣方用药,以安神定志、止惊悸为基础,通过调畅气机,兼顾脏腑气血变化以及经络、形体病变,从“神-气-形”三位一体并治惊悸不安状态下的震颤,通过身心同治,以促进躯体、心理共同趋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WHONET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肿瘤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3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3株占37.2%,革兰阴性菌817株占62.8%;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72株,铜绿假单胞菌182株,肺炎克雷伯菌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1株,表皮葡萄球菌70株,分别占28.6%、14.0%、9.9%、10.8%、5.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3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病原菌的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重症感染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胺仍为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仍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桂郁金EST中SSR位点分布规律,开发桂郁金EST-SSR引物,探讨EST-SSR用于桂郁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可行性。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姜黄属EST序列(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12 678条,利用MISA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选出符合条件的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EST-SSR引物,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研究这些EST-SSR引物PCR扩增的特点,进一步验证开发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下载得到的12 678条EST序列中,共有926条序列包含SSR位点,占整个EST数据库的7.30%,其中SSR位点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次之,分别为623(50.90%)个,388(31.70%)个和125(10.21%)个。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共设计了165个EST-SSR引物对,选择其中92分以上的24个合成。PCR检测表明,21个引物对(87.50%)可以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型;在6份不同种质桂郁金中检测到13对EST-SSR引物有多态性,占设计引物的54.17%。利用13对验证的EST-SSR引物对20个桂郁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论:桂郁金EST-SSR标记开发的效率较高,是桂郁金SSR标记开发的重要措施,对于桂郁金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长期服用奥氮平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过程中,TNF-α和FABP4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连续灌胃给予奥氮平8周,建立奥氮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模型,期间分别对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测定比较;ELISA测定大鼠血清和白色脂肪中的TNF-α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对3T3-L1细胞模型中的研究蛋白(FABP4和GLUT4)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服用奥氮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血清和白色脂肪内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且在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中,随着TNF-α浓度增加,FABP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GLUT4的上膜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服用奥氮平可能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激活TNF-α的表达,进而上调FABP4蛋白,最终降低GLUT4上膜量,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白背叶总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白背叶中总黄酮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背叶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确立白背叶总黄酮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以总黄酮纯度和收率为指标,采用聚酰胺树脂(80~100目)考察样品吸附浓度、吸附量、吸附液p H、洗脱溶剂等因素,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结果白背叶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提取,料液比为1∶7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提取得到白背叶总黄酮含量为4.040%;调节白背叶提取液p H4,浓度为4 mg/ml,上样量为1 BV,先用8/5 BV水洗脱除杂,再用90%乙醇洗脱至澄清。纯化后白背叶总黄酮含量为50.32%,收率为92.74%。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成本低、毒性小、选材可重复使用,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