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结合糖尿病足感染与溃疡分级探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4年8月-2017年7月某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129例患者临床资料、创面分泌物分离病原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溃疡以Wagner2-4级为主,分别占29.5%、24.8%、28.7%;糖尿病足感染以轻、中度为主,分别占41.1%和38.8%。轻度感染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24.0%),金黄色葡萄球菌(7.8%)最为多见。中、重度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4.0%和5.4%),布氏枸橼酸杆菌多见(8.5%和3.1%)。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抗菌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抗菌药物主要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多重耐药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34.6%)和大肠埃希菌(ESBL阳性)7株(26.9%)。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病原菌谱随着感染程度加重表现为从革兰阳性球菌转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经验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种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23例(46%),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9例(18%),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13例(26%),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例(2%),甲状腺功能正常27例(54%)。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甲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TC、TG、LDL-C与甲减组及亚临床甲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常合并甲减及亚临床甲减,其血脂代谢异常程度比冠心病未合并甲减及亚临床甲减患者更为严重,应对冠心病患者及早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合理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麻黄复方口服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测定麻黄复方口服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C18柱,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0.02mol/IKH2PO4):三乙胺(9:91:0.2)用磷酸调节pH至3.0)9:91.检测波长203nm.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麻黄复方口服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布洛芬为解热镇痛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化学名为a-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或异丁苯丙酸,属丙酸类衍生切,通过化学合成制备,与丙酸类其他衍生物一样,都是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的强力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
层抽样法抽选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东莞市黄江镇黄江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 116 例纳入本研究,并采用随机双盲法
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 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别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舒芬太尼复合
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情况,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镇静效果、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心率、血压、呼吸均较麻醉前降低,术毕均较麻醉后上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毕的心率、血压、呼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均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起到
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宫腔
镜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9.
杜鸣松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351-352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在我国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凸显,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背景,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发挥着最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大公立医院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日臻完善,然而,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脱细胞真皮基质重建表皮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已经能使烧伤面积超过全身面积90%的患者得以存活下来。治疗过程中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创伤部位皮肤迅速与永久的重建。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自体薄层皮片移植,这种方法虽可以使创面安全、可靠的愈合,但这种方法常导致创面挛缩、瘢痕形成及供区皮肤的创伤。挛缩与瘢痕形成程度与真皮的多少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真皮替代物的研制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目前已经有多种真皮替代物问世,如胶原海绵、聚乙醇酸等。就一种真皮替代物-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