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城镇中学生敌对问题的现状及其与人格、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探索早期人格、家庭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等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敌对问题检出率为11.2%,其中男生11.7%,女生为10.8%;敌对组的学生神经质、精神质得分明显高于非敌对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的学生发生敌对问题是不吵架家庭的4.43倍。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经常吵架、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具有神经质(N)、精神质(P)人格是中学生敌对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改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素质,加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科和理科专业大学男女新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分布及特点,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某医科和理科院校1019名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各类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频率,(1)在相同专业不同性别比较中,除玩电子游戏、上网、考虑过自杀、滥用药物及每天很少活动60min外,其他各项危险行为男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比较发现,在尝试吸烟、现在吸烟、性行为及不吃早餐等行为中理工科男新生发生率(分别为56.4%、19.2%、12.7%和47.1%)明显高于医科男新生(分别为35.6%、5.2%、1.6%和17.3%);而医科男生近期饮酒率高达85.3%明显高于理工科男新生的72.2%.在尝试饮酒、近期饮酒及不吃早餐等行为方面,理工科女新生发生率(分别为89.3%、50.8%和38.5%)明显高于医科女新生(分别为72.4%、36.9%和8.0%)(P<0.01).结论 大学新生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存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专业上的差异,应采取必要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将控烟倡导行动理论和活动有机地融入的健康教育学课程,促进预防医学生控烟能力的提高。方法:以控烟项目为切入点,通过课堂学习和以控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对课前与课后两组学生的控烟问题态度、终身不吸烟和劝阻戒烟的信心等指标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能降低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吸烟率,提高学生控烟的态度、吸烟劝阻行为意向和终身不吸烟的信心;干预方法改进后的B组学生对吸烟行为拒绝态度提高幅度大于A组。结论:控烟倡导行动课程能有效改变学生控烟的态度和情感,但对其行动能力改变还需要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患者对医院控烟情况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能力的初步干预效果,为今后控烟干预和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20家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干预前后的无烟环境观察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控烟能力等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比干预前各地点的禁烟标识增多;室内吸烟区由干预前的6家降到干预后的3家,有5家设立室外吸烟区;固定场所连续观察吸烟人数、烟头数减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达到无烟机构的标准,综合医院最差。医疗卫生人员的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13.5%和11.1%,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干预前后分别为54.7%和41.9%;干预后吸烟与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100%,2.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初步干预有效,但尚未达到国家无烟环境的标准;医生已经掌握烟草危害知识,但戒烟服务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