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肠异位胰腺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4 8岁 ,于 2 0 0 1年 1月 2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d” ,以“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入院。既往有乙状结肠癌手术史。入院时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急性病容 ,神清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部丰满 ,左中下腹旁正中可见一纵行术痕约 15cm长 ,中下腹隐约可见肠型 ,无蠕动波 ,无局限型隆起 ,中下腹区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未扪及腹块 ,叩诊移动浊音阴性 ,听诊肠鸣音弱 ,偶可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入院后查HGB 12g/L、WBC 9.0× 10 9/L ,N 0 .88,L 0 .12 ,血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败血症的病原菌的培养阳性率 ,发现复数菌败血症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送检的血标本同时做普通培养、厌氧培养和L型菌培养。结果 80 0份血培养标本 ,有菌生长者 2 0 1份 ,阳性率为 2 5 .13% ;阳性标本中 86份为复数菌生长 ,占阳性标本的 4 2 .79%。结论 同步分类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2 5 .13% ,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的 15 .0 0 % (30 / 2 0 0 ) (χ2 =9.2 3,P <0 .0 1) ,并能发现复数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750株尿液分离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尿液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所送的2490份尿液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其中分离出病原菌共750株.对长出的细菌用VITEK-32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尿液标本中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占63.7%;阳性菌最多的是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定等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阳性球菌绝大部分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从前增高.[结论]由于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规范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耐药株的出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206株支原体对9种常见抗菌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支原体IST2试剂盒对301份标本同时进行培养及九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共培养出206株阳性株(其中包括Uu阳性200株,Mh阳性2株,Uu和Mh混和阳性4株)。结果原始霉素99%敏感,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0%和3.88%,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10%~30%,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60%。结论目前支原体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上升的趋势,临床医生有必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佳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因素对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例,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30例(高龄组);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因素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0例高龄患者共28例经1次EST取净结石,成功率为93.33%;高龄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30例对照组患者1次EST取净结石成功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高龄组和对照组的1次取石成功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OR=0.964,95%CI:0.912~1.019(P=0.198)。对高龄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OR=1.024,95%CI:0.978~1.056(P=0.462)。高龄患者在1次EST取石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是EST 1次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EST对于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麻醉方法、效果临床研究。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 1 94例 ,分A(针硬组 )、B(电硬组 )、C(对照组 )三组单盲法观察。硬膜外操作方法、局麻药种类、浓度 (1 .5 %利多卡因 )及给药程序三组相同 ,麻醉阻滞平面均达到T4~ 1 1 以上 ,使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满意 ,牵拉反应轻 ,术中安静。结果 :针刺 (穴位电极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 ,A、B两组I级率分别为 75 .76%、60 .3 2 % ,C组仅 1 3 .85 % ,A、B组与C组比较P <0 .0 0 1。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每小时用药量、每例用药量C组均比A、B两组多 ,其中每小时用药量比A、B两组分别多 3 6.2 3 %、3 3 .5 7% ,P <0 .0 0 1 ,说明针刺与硬膜外麻醉两者复合可增强麻醉效果 ,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监测提示 (HR、MAP、RR、TV、MV、SPO2 、ECG)术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全组病例安全渡过手术 ;儿茶酚胺检测A、B两组麻醉后血浆NE含量减少 ,麻醉效果优良 ,并提示A、B两组有减轻或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作用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针刺除有加强镇痛作用、减少麻醉用药量外 ,还可能加强细胞免疫功能。说明针刺 (穴位电极 )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弥补了针麻镇痛不足、肌肉松弛欠佳、牵拉反应明显等不足 ,既保留了针麻优越性及生理状态的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 46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6例 ) ,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4例 ) ,C组 (对照组 )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1 6例 )三组。结果A、B两组优良率 (Ⅰ Ⅱ级 )分别为 1 0 0 %和 92 % ,C组优良率 (Ⅰ Ⅱ级 )为 1 2 .5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1 )。三组硬膜外麻醉药均应用 1 .5%利多卡因 ,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 (1 .5%利多卡因 ,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3.50 %和 34.0 0 % (P <0 .0 1 ) ;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 相似文献
9.
ʮ��ָ�������г������ǺϿ�����4������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大部切除术后溃疡复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院 1 993年 4月至 1 997年 5月共施行溃疡手术 31 0例 ,其中 1 8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溃疡复发 (占 5 5 6 % ) ,1 5例首次手术在外院施行。下面列举 4种不同的病例加以介绍并进行讨论。1 病例介绍例 1 男性 ,44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 1 976年在某院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偶有胃痛 ,1 0年后上腹疼痛 ,返酸、呃逆等症状再度出现 ,因症状轻未作特殊检查 ,间断服用胃舒平 ,症状逐渐加重。于 1 993年1 2月突发上腹疼痛伴腹膜炎体征 ,在我院诊断上消化道穿孔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