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或手术治疗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05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7例、高血压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组36例和高血压合并中、重度 OSAS 组22例。CPAP 或手术治疗前后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参数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单纯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占23.4%,高血压合并轻度和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分别占47.2%和59.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9.1%,38.9%和45.5%,与治疗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非杓型血压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呈非杓型时应考虑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昼夜血压变化与 OSAS 严重性相关,CPAP 或手术治疗后非杓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特点,QTd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及QTd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测量老年AMI组和非老年AMI组各50例及老年无心脏病组54例12导联心电图QTd(JTd),即QT间期(JT)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出QTcd(JTcd)。结果老年AMI组QTd(JTd)与其他2组分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0.001)。两AMI组死亡与生存者QTd(JTd)均有显著、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老年AMI组重度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非老年AMI组。结论QTd(JTd)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对老年AMI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B型利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P波终末电势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EF)、P波终末电势(Ptfvl)以及6 min步行试验(6 MWT)的相关性.方法 对208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就诊后24 h内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并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及进行6MWT,分析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EF、Pfvl,及6MWT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功能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P<0.001);EF≤40%的血浆BNP显著大于EF>40%者(P<0.001);Ptfvl 值大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Ptfvl小的患者,6MWT距离短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距离长者.BNP与心功能分级、Ptfvl呈正相关,与EF、6MWT呈负相关.其中BNP灵敏性及特异性最高,其次是6MWT及EF,NYHA心功能分级次之,Ptfvl的敏感性最低.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传统的评价心功能指标有明确相关性,并优于上述指标,因其操作方便、快速,可作为临床评价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彝族三种常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云南籍彝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三种常见基因突变型。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分析28例云南籍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发现1388(G→A)突变12例,1376(G→T)突变9例,95(A→G)突变1例,未定型6例。结论在彝族人群中检出1376和95突变在国内尚属首次。上述三种突变在28例彝族G6PD缺乏症患者中占786%,且也为汉族中的常见突变,结果提示汉族和彝族可能源于同一祖先,云南省彝族的形成可能是在G6PD基因常见突变产生之后,为研究彝族的起源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非常多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不亚于恶性肿瘤.Framingham 研究显示[ 1 ],慢性心衰诊断后5 年存活率男性仅25%,女性为38%.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4075名儿童为对照观察对象,探讨日本冻干皮内卡介苗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对其接种的阳转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月平均温度14.4~25.9℃间保存6个月活菌数为653.5万/mg,12周阳转率90.1%,结素均径10.9mm。作者认为,冷链设备较差地区除新生儿初种外,可选气温适宜月份试行菌苗“常温保存”,短时间完成大量学龄儿童复种工作,无须为冷链设备而耗费巨资,亦可获得颇为满意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QTd)系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时限变异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QT离散度明显增加,恢复期降低,其临床价值已得到证实[1,2]。本文观察了58例AMI早期患者予静脉尿激酶溶栓后,QT离散度变化规律,探讨了AMI后心肌再灌注与QT离散波变化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9.8±12.5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和ST段抬高。病变部位累及广泛前壁16例,前壁、前间壁24例,下壁、正后壁18例。发病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