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种成像方法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经手术证实的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摄片后,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成像(MPR)等重组技术进行观察,同时由两位资深医师分别就平片及CT轴位结合三维CT进行分类。结果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况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细节,VR和MI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和大韧带损伤的情况,MIP可重建出类似X线平片效果的三维图像,并能作三维任意旋转的多角度观察。平片对48例骨折做出了准确分型,CT轴位结合三维CT成像对60例做出了准确分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多种成像方法各有特色,综合使用MSCT的多种成像方法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并可做出准确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胆囊癌的显示能力和最佳b值的选择;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胆囊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 WI图像中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信号强度比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胆囊癌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胆囊腺癌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胆囊癌病灶均被DWI检出,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随b值增加逐渐升高.b值800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腺癌的ADC值随着b值增高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为800s/mm2,可以得到胆囊癌的良好显示;胆囊腺癌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爆裂骨折”一词由Holdsworth在1963年首先提出,用于形容纵向压力导致的椎体粉碎性骨折。它是脊椎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胸腰段,由于其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以及椎管狭窄,大多为较复杂的不稳定型骨折旧并常合并神经损伤。多层螺旋CT(MSCT)可以利用不同成像方法对脊椎爆裂骨折进行多方位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随诊的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244例,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病灶相关因素(病灶良恶性、大小、位置、病灶深度及有无空腔)、操作相关因素(病人的体位)。对所有观察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①244例胸部病变最终诊断165例为恶性、79例为良性,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2.4%(201/24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9.6%(55/79)和88.5%(146?蛐165),χ2=13.1,P=0.003;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3.97±1.80)cm和(3.11±1.44)cm,F=8.81,P=0.033。②应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病灶的良恶性(Wald χ2=7.126,P=0.008)、病灶大小(Wald χ2=4.951,P=0.026)是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因素。其它因素对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的良恶性和病灶大小是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亚段肺栓塞诊断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讨亚段水平周围型肺栓塞的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GE ligtspeed 16)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屏气时间长短,设定3组扫描参数。结果:CT诊断肺栓塞31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9例。3组扫描参数均可清晰显示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子。高质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成像质量最高,常规扫描模式次之,高速扫描模式再次之。结论: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选择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急性肺栓塞诊断可以达到亚段水平。2组常规扫描模式更为适宜PE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影像诊断,评估检查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12月本院PAC诊断的79例OLT病例的DR、CT、MRI影像学表现,按照Hepple’s分型系统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及分型。对OLT伴发胫、腓骨远端骨软骨病变以及踝关节韧带、肌腱损伤的发病率,病灶位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OLT主要位于距骨穹隆内侧中部及穹隆外侧中部,内侧病损面积常较外侧大,以Hepple’sⅡ型和Ⅴ型为主,外侧病变以Ⅲ型为主。OLT伴发胫腓骨远端骨软骨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病率并不少见。胫腓骨骨软骨损伤部位与距骨损伤多呈吻形对应。X线对OLT检出率为67.08%,CT对OLT检出率为79.75%,MR对OLT检出率为98.73%。MRI检出率明显高于DR、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比DR、CT对OLT检出率高,分期准确,对怀疑OLT病人建议X线检查后常规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9.
肝脏异常灌注在肝肿瘤CT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伴肝脏实质异常灌注的表现及机制。方法回顾分析有异常灌注的56例肝肿瘤的增强表现,肿瘤类型经手术病理、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病情随访确诊,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3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转移瘤12例、肝血管瘤6例。结果原发性肝癌及胆管细胞癌的异常灌注可发生在肝门区或肝周边部分,呈楔形、片状或节段性,伴门静脉瘤栓29例,动静脉短路19例;肝血管瘤异常灌注表现为肝动脉期瘤周肝实质的楔形、不规则形或节段性高密度;转移瘤中包括肝癌肝内转移6例,其余6例,异常灌注表现为动脉期瘤周环形高密度。结论肝内异常灌注及伴发征象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对了解肝脏血供的变化有意义,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100例行介入治疗的病人采用问卷式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在施行介入治疗前均有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于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的前提。良好的谈话艺术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是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抑郁状态的重要环节;而严谨的言行又是心理护理中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