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使心脏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万古霉素经验剂量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制定优化的给药方案。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新生儿病房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儿的资料。收集患儿血浆万古霉素浓度的数据。根据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10 mg/L、10~20 mg/L、>20 mg/L)将患儿分为3组。计算达到目标血药浓度(10~20 mg/L)患儿的百分率和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按照药代动力学模型,确定万古霉素的理想剂量并预测其效果。结果共纳入107例患儿,35例(32.7%)患儿的血药浓度达到了目标水平。本研究推荐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剂量为20~40 mg/d;胎龄≤29周的给药间隔为12 h,胎龄≥30周的给药间隔为8 h,以期将患儿血药浓度的达标率提高至74%。结论万古霉素经验剂量治疗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结果不理想,需要进行优化。本研究推荐的给药方案可以提高血药浓度的达标率,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平  张林潮 《医学综述》2006,12(19):1190-1192
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是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就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抵抗现象、负荷剂量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从开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其间的新技术、新器械、新思想及新观点层出不穷,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当前热点。血小板激活是导致PCI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PCI损伤处胶原暴露,血管内皮释放von Willebrand因子等粘连蛋白,与血小板结合后使之活化、变形、聚集,启动白血栓形成过程。因此,血小板激活是PCI围术期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成分之一,采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其血栓发病率。抗血小板药物在PCI中的应用与PCI发展同步,1977年Gruentzig进行世界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时提前3天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至今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氯吡格雷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现就氯吡格雷在PCI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芳勇  孙立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78-1179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34例住院期间确诊为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8周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元胶囊;疗程8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硝酸甘油耗量、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及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均有所减少,运动至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明显增加。结论心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WEGMANN等开始对血型微量化检测进行研究,如今血型自动化分析已形成了2种技术。即卡式凝胶柱(columncard)法和梯型微板法。梯型微板法采用孔壁呈阶梯状的特殊V型微孔板,阶梯级宽相当于1个红细胞的直径.级高大于1个红细胞的直径。发生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时,红细胞彼此聚集成凝块,挂在阶梯上.均匀分布于孔底。未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红细胞沿阶梯滚落于孔底中央,形成实心圆点,再运用数码成像和电脑数据处理系统判断血型。为了全面地评价梯型微板法用于反定型检测的效果,我们做了大量试验并与U型微板法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病人围手术期心理变化与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五官科180例喉癌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分组,采用回顾性研究和临床护理相结合方法,观察组由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负责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功能制护理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术后心理状态及健康教育调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喉癌病人疾病及手术知识缺乏认识;观察组病人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变化明显减轻,病人对健康教育效果较满意。[结论]根据喉癌病人围手术期心身相关因素,分阶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围手术期病人心身压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AS)的关系.方法 以14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AS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应用超声测量VFT,根据VFT值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值3组.结果 与低值组比较,中、高值组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较大,三酰甘油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Gensini积分随着VFT的增加而增大.Gensini积分与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FT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和VFT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VFT与CAS呈明显正相关,VFT测量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同期外科手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79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探讨癌胚抗原(CEA)与CD4+和CD8+的相关性,分析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与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TG、TC、HDL-C和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NYHA分级、CEA、CK-MB、FEV1/FVC、LVEF、CD4+和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NYHA分级为Ⅲ~Ⅳ级、CEA阳性、CK-MB>24U/L、FEV1/FVC<70%、LVEF<50%、CD4+和CD8+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EA与CD4+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P<0.05)。血清CK-MB与NYHA分级和LVEF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年龄、NYHA分级、CEA、CK-MB、肺功能、LVEF及免疫功能是影响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同期外科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规避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10.
乳腺病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通常采用冷冻切片法,而细胞印片法不常用。2000年8月-2007年8月,我们在130例乳腺病变术中采用细胞印片与冷冻切片相结合进行快速病理诊断。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以探讨细胞印片法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冷冻切片法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