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聚乳酸材料不具备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良好细胞亲和性能,采用化学方法将透明质酸交联制得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以透明质酸对新型多孔隙率聚乳酸支架的进行改性,观察改性后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的改变。
方法:采用盐析法制备出高孔隙率聚乳酸支架,采用低浓度NaOH进行表面轻度水解后,利用EDC和透明质酸进行支架的改性。
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为多微孔的三维立体结构,孔壁及界面平滑,孔隙之间可见更细小微孔相连。改性聚乳酸支架水滴渗入较快,改性后多孔支架的保水能力与吸水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支架上细胞黏附及增殖优于未改性聚乳酸支架。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组软骨细胞生长密度及基质分泌更加旺盛。表明透明质酸改性聚乳酸多孔支架仍保持多孔的三维结构,其水亲和力、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和细胞相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透明质酸;聚乳酸;多孔支架;表面改性;水亲和力;吸水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3.023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需要合适生长因子的调控,利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促进其生长、定向分化和加速骨缺损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含人pcDNA3.1-bFGF真核表达载体DH-5α菌扩增,用EndoFree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抽提质粒,并对所提取的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结果与结论: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转染细胞确实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且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胞浆。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 < 0.05)。提示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可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同病程的颞下颌关节(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TMJ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26例(138侧关节)进行关节灌洗和透明质酸腔内注射治疗,按发病病程分为三组:6个月以内组36例;6~12个月组42例;12个月以上组48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并对三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总有效率为88.9%(112/126)。其中6个月以内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8.2±3.4)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8±1.4)mm,91.7%(33/36)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4.4%(34/36)。6~12个月组张口度平均增加(8.0±3.2)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4.4±1.5)mm,90.5%(38/42)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2.9%(38/42)。12个月以上组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7.1±4.1)mm,健侧侧向运动增加(3.5±2.4)mm,81.3%(39/48)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三组比较,张口度、侧向运动改善、疼痛缓解及有效率,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均优于12个月以上组(P<0.05),而6个月以内组和6~12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和透明质酸钠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在12个月以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个月以上。因此,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骨表面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颌面骨缺损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目的:将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骨的复合培养,观察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设计、时间及单位:骨组织工程实验,于2006-0312008-06 在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海南省浅海滩产石头状滨珊瑚为原料,将其制成8mm×8mm×2mm的珊瑚人工骨小块.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主要观察指标:MTT法观察细胞-支架联合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与联合培养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细胞.而联合培养的转染组细胞同单纯培养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向孔内长入或跨越微孔表面,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5.
����CT��������������������ٴ���ֵ�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用于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用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定位片无法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大小及与邻牙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对所得数据处理后获得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牙位置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18例26颗埋伏牙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10例10颗形态正常且非倒置的埋伏牙采用去骨开窗正畸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CT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舌淀粉样变是一种不可溶性淀粉样蛋白质在舌组织细胞间,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异常沉积而引起的舌组织结构破坏及舌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该病病闪不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文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1例舌淀粉样变和闰内文献报道的7例舌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千细胞的定向分化需要合适生长因子的调控,利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促进其生长,定向分化和加速骨缺损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人pcDNA3.1-bFGF真核表达载体DH-5α菌扩增,用EndoFree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抽提质粒,并对所提取的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m-blot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转染细胞确实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且表达部位丰要位干胞浆.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提示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可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8.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颞下颌关节盘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修复设计上,必须正确地认识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下面就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12h可观察到贴壁细胞,48h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大部分细胞为短梭形,小部分为多角形,第4天可见多个细胞克隆形成,第8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h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d即可张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12h可观察到贴壁细胞,48h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大部分细胞为短梭形,小部分为多角形,第4天可见多个细胞克隆形成,第8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h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d即可张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