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410011)何庆南娄底铁路医院儿科(417000)刘洁明湖南省城步县中医院王宗华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以往认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好发于5岁以上年... 相似文献
2.
内热针疗法是治疗慢性痛证的非手术疗法。在中国知网以"内热针"为主题搜索文献共46篇,笔者整理2009~2016年与内热针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3~5岁儿童打鼾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打鼾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从长沙市5个辖区的10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5岁儿童854例,由其家长完成儿童的睡眠状况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调查.结果 854例3~5岁儿童中,无打鼾336例,偶尔打鼾438例,频繁打鼾80例.3组儿童的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家庭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频繁打鼾组与偶尔打鼾组儿童的性别、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打鼾组儿童PSQ中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4因子评分[分别为(0.61±0.36)分、(0.88±0.51)分、(0.87±0.60)分和(0.79±0.47)分]与偶尔打鼾组[分别为(0.50±0.29)分、(0.67±0.44)分、(0.61±0.50)分和(0.60±0.38)分]及无打鼾组[分别为(0.49±0.33)分、(0.58±0.40)分、(0.58±0.54)分、(0.55±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打鼾组多动症的发生率为8.8%,与偶尔打鼾组的2.7%及无打鼾组的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打鼾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等行为问题及多动症有关,应关注打鼾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4.
5.
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八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对临床思维、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Simbaby临床病例培训及专业医学英语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岭南名医对于脾胃病湿热证的用药经验。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岭南名医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相关文献,阅读筛选文献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经验分析。结果共收集99条处方,182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平,苦、辛、甘,归脾、胃、肺经。最常使用的五味药物是:甘草、厚朴、茯苓、黄芩、半夏,常用药对“黄芩,甘草”“半夏,茯苓”“半夏,厚朴”“甘草,茯苓”“白术,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甘草、厚朴、半夏、柴胡、黄芩、枳壳、郁金、白术、茯苓、茵陈”十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获12首新方。结论岭南名医在治疗脾胃病湿热证时,善用苦寒、辛温、甘平,入脾胃经的药物,祛湿清热并重,以清利湿热,理气健脾,因地制宜为法,分消湿热,调理脾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儿科病例的诊治能力和相关操作技能,首次尝试将高仿真模拟婴儿SimBaby应用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教学中.通过编制儿科临床病例,设计模拟病例教学流程,让SimBaby模拟出婴儿多种疾病体征和疾病过程,为学生提供反复训练和操作的机会,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大鼠惊厥性脑损伤caspase-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大鼠反复惊厥后caspase-1 mRNA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62只20日龄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h、1d、3d、7d时点的脑组织caspase-1 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及对脑损伤进行神经病理半定量积分。结果川芎嗪干预组各时间点caspase-1 mRNA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脑含水量和脑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1 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幼年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川芎嗪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大鼠反复惊厥后IL-1β和IL-18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20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每天1次)制作幼鼠惊厥动物模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 h、1 d、3 d、7 d脑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相点脑组织中IL-1β和IL-18蛋白表达,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结果川芎嗪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IL- 1β、IL-18 mRNA和IL-1β、IL-18蛋白的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或P<0.01),脑含水量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对幼鼠惊厥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8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诊断的影响。方法2001-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进行HUTT检查226例次,年龄4~18岁,平均(12.12±3.17)岁,男93例,女133例。倾斜角度在2001-01~2005-05采用70°[n=182,平均(12.19±3.20)岁],在2005-06~2005-12采用60°[n=44,平均(11.82±3.0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偶发晕厥(n=66,晕厥发作仅1次)与反复晕厥(n=160,晕厥发作≥1次)。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及试验方式对UPS儿童血流动力学无影响(P>0.05),UPS儿童诊断阳性率及反应类型分布与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试验方式及晕厥频次亦无明显关系(P>0.05)。儿童倾斜70°体位感到欠舒适,倾斜60°体位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倾斜70°和60°对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及阳性率无影响,倾斜60°体位较70°感到舒适。推荐临床上在进行儿童HUTT时选择倾斜60°较合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