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供学生解剖操作的 6 1具尸体中 ,发现 1具老年男性尸体 (身高 16 9cm)神经、血管多发性变异 ,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 ,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 ,报道如下。1 解剖资料右侧前臂外侧皮神经由正中神经分支与肌皮神经终支(皮支 )合成。肌皮神经发自臂上外侧束 ,起始部宽 2 5mm ,厚 1 4mm ,斜穿喙肱肌 ,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 ,发出肌支至上述三块肌。正中神经由分别发自臂上内、外侧束的内、外侧根夹持腋动脉合成 ,起始部宽 6 6mm ,厚 2 1mm ,沿肱动脉外侧下行 ;于距起始部 10 5cm处发出分支 ,长 3 5cm ,宽 1 … 相似文献
2.
在对一具老年女尸行层次解剖时,发现其左侧上肢桡神经浅支缺如,被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兼有副拇长屈肌;且有先天性巨乙状结肠。集诸多变异畸形于一身,实属罕见。1.桡神经浅支缺如左侧上肢桡神经于肱骨外上髁后上方穿臂外侧肌间隔进入肘窝,走行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的沟中, 相似文献
3.
中华麦饭石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中华麦饭石(CMS)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饮用CMS水,可以提高小鼠的产仔数量和仔鼠的断奶成活率,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并使长毛时间和睁眼时间提前。故CMS对小鼠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为成尸30具(男23,女7),结果如下:1 奇静脉行径 奇静脉全程居脊柱右侧者较为少见,仅3例,占10%.奇静脉中段向左凸至脊柱中线前方者最为多见,共15例,占50%.向左凸至脊柱中线前方的部分,上可达T_1水平,下可至T_(11)水平,大多数居T_(7~9)的前方.其中2例居1个胸椎体前方(13.3%),8例居2个胸椎体前方(53.3%),5例居3个胸椎体前方(26.6%)1例居4个胸椎体前方(6.6%).奇静脉中段越过中线凸至脊柱左侧者次之,共12例,占40%.其位于脊柱左侧的部分.上可达T_6水平,下可至T_(10)水平.大多数在T_(7~9)的左侧,其中2例居1个胸椎体的左侧(16.6%),1例居2个胸椎体的左侧(8.3%).9例居3个胸椎体的左侧(75. 0%). 相似文献
5.
6.
改进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医学基础课,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 相似文献
7.
蒙药广枣总黄酮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广枣总黄酮(TFC)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FC(20.16mg/kg、40.32mg/kg)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脾和胸腺的重量,增加小鼠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提高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小剂量TFC可明显促进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的形成。故广枣总黄酮具有显著增加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具成人尸体上,对60侧股静脉,胸静脉、股深静脉、胫前静脉,56侧胫后静脉,58侧腓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深入研究了各段静脉瓣膜的出现率、数目、形态、分布和位置。单侧下肢深静脉瓣膜总数平均值为48.61个。绝大多数瓣膜为双叶瓣(99.34%±0.14%),极少数为单叶瓣(0.61±0.14%),三叶瓣罕见(0.03±0.03%)。双叶瓣大部分位于静脉的前、后壁(88.78±0.58%),少部分位于静脉的左、右壁(11.21±0.58%);单叶瓣位于静脉的后壁;三叶瓣位于静脉的右、后、右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