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6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42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55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863篇
内科学   745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3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70篇
综合类   159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639篇
  5篇
中国医学   381篇
肿瘤学   35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3.
进一步重视脂肪新功能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创面愈合的研究范围正随着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不断拓展和完善。以皮下脂肪组织为例 ,以往多数的研究认为 ,脂肪组织来源于间充质细胞 (mesenchymalcell,MC) ,其功能仅是一个能量贮存仓库。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脂肪组织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在发育学、信号转导 ,以及干细胞作用等多方面与组织修复存在着密切联系。有专家认为 ,加强对脂肪细胞新功能的研究和开发 ,有可能对创面修复和组织再生机制产生新的认识 ,并寻找出新的促愈合手段。脂肪细胞参与创面愈合首先表现在它可能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迄今为止 ,已经发现人的脂肪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采用硫喷妥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硫喷妥钠治疗有效率为100%,1例出现呼吸抑制,3例于停药后复发。结论 硫喷妥钠对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有明显疗效,但易发生呼吸抑制。惊止后应维持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便捷的99mTc CEA Fab标记化合物的研制方法。方法 采用 2 亚氨噻酚盐酸盐修饰CEA Fab ,通过GH转换 ,将99mTc标记在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EA Fab上。结果 已修饰抗体的标记率为 93.5 %,99mTc胶体含量为 2 .5 %,标记化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免疫活性。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结肠癌单抗片断CEA Fab的99mTc标记方法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他抗体片段标记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对大鼠肝移植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灌注PGE1为治疗组,生理盐水和空白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周存活率、1h的尿量,测定血浆肌酐、尿素氮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alondj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PGE1治疗组术后1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GE1治疗组肾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MDA含量低于两对照组。病理检查PGE1治疗组肾脏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术中应用PGE1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移植后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大鼠全身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全身多脏器的影响。方法:按静脉淤血时间的不同将大鼠分为4组。观察耳部微循环的改变,测量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观察心,肺,肝,肾,小肠及耳部血管等组织结构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皮瓣原位缝合组及静脉淤血2h组,耳部微循环、TNFα、IL-10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各脏器结构改变较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少。静脉淤血6、10h组,微循环,肺,小肠,血管则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但心,肝,肾组织学改变较轻。TNFα浓度再灌注1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IL-10浓度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可造成肺、小肠及血管器官损伤,静脉淤血时间越长,再通后则损伤程度越重。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在肺、小肠中的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浓度失衡是重要的操作原因。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极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作者采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此类肿瘤288例次(肝门部胆管癌184例、胆囊癌23例、肝细胞癌侵犯肝门部胆管47例、其他转移性肿瘤34例),其中行内镜鼻胆管引流162例次、塑料内置管引流80例次、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46例、4例患者接受同期双内置管引流。引流总有效率为67.0%,其中效果满意者43.1%;40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管炎,发生率为13.8%,3例死亡;长期随访病例的平均存活期5.3个月。我们观察到治疗的效果与Bismuth分型有密切关系,如果全肝40%以上的胆系得到引流,黄疸有望消退;左、右两侧胆管同时引流可扩大引流范围,提高疗效;应合理选择三种内镜胆管引流方法并适时灵活转换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肝门部肿瘤,内镜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首选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利培酮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与其代谢酶细胞色素P4 5 0 2D6 (cytochromeP4 5 02D6 ,CYP2D6 )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 88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 96例健康对照者作病例 -对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 8周 ,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 tiveandnegativesymptomscale ,PANSS)评分评价利培酮疗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对CYP2D6exonⅠ的C188T位点突变进行检测 ,分析利培酮临床效应与其主要代谢酶CYP2D6 /C188T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上海地区人群的CYP2D6 /C188T突变率(弱代谢型 )为 36 .3% ,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 =1.15 ,df=2 ,P >0 .0 5 ) ,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78,df=1,P >0 .0 5 )。进行性别及有否家族史分组后分析 ,亦无差异存在 ,且CYP2D6 /C188T突变与利培酮临床效应之间并无相关性 (χ2 =1.12 ,df=2 ;χ2 =0 .0 3,df=1,P >0 .0 5 )。结论 未发现中国人CYP2D6 /C188T多态性与利培酮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Renal involvement is not uncomm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any RA patients have renal dysfunction either secondary to the drugs used to treat arthritis or because of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Renal pathologies have often included amyloidosis, drug-related renal disease and 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 However,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has only been rarely reported. We report a cas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with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that rapidly progressed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