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李某,男。慢性气管炎40余载,年老体弱,病情逐年加重,入冬即发咳喘满闷,痰多清稀或呈泡沫状,气候愈冷病情愈重,中西药仅能暂缓症状。查其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而滑,脉弦滑。证属阳虚寒饮内留,治宜温散化饮,经用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后症状消失,嘱其到  相似文献   
2.
齐×,女,30岁。1988年5月15日诊。双侧乳房内各有鸡蛋大肿块年余,稍硬,有压痛,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不发热。西医确诊为乳腺增生,经用睾丸素和中药理气活血化瘀调治月余罔效。刻诊:形体赢弱,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证属精血不足,寒痰凝滞。治宜补精血,温散开结。疏  相似文献   
3.
涌泉乃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是回阳九针穴之一,现将应用验案报道如下。一、治痿证(癔病性瘫痪) 杨×,女,62岁,1987年4月20日初诊。去年6月中旬因丧偶悲痛,突然昏卧不省人事,周身抽搐,经乡医院抢救苏醒后,四肢软弱无力,阵发性抽搐,住院治疗二月余,上肢能轻微抬举,下肢可站立,但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4.
<正> 薛某,男,53岁,退休工人。1988年7月13日初诊。主诉:颈、头后部、后上背皮肤肿胀,发硬,瘙痒,发热2年余。患者于1986年3月曾牙痛、咽痛、发热、全身无力,经用抗生索、补充液体后缓解,数天后突然发现颈部有1核桃大皮肤发热、瘙痒、肿胀而硬,未引起注意,仅用肤轻松软膏外涂后皮损逐渐发展,累及后头部、后上背,边缘模糊,经多处治疗无效。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胸部拍片均在正常范围,心肺听诊正常,B 超查肝、胆、脾、胰均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无雷诺氏现象。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蜘蛛疮”,临床发病率较高,皮损消退后遗留的疼痛极为常见,尤其多发在老年人,治疗相当棘手。笔者近年来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10余例,均取良效,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某,女,53岁,农民。1981年6月15日初诊。患痔多年,便血时见。3月初镜检确诊为多发性直肠息肉,并予手术切除(如黄豆大小息肉四五十粒)。2个月后镜检发现息肉复生,曾作2次病理活检,疑为“直肠癌”,建议再次手术切除。患者因有顾虑,遂来本院要求中医治疗。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大便艰涩,每下黑色如枣样硬粪,肛门下坠不舒,食不知味,寐差。舌暗红少苔,左脉缓弱,右脉沉弦。此为湿浊夹瘀,壅阻肠间所致。治宜宽肠凉血,祛湿化瘀。处方:  相似文献   
7.
案1、葛某,男,33岁,1989年12月3日初诊。患者6天前两臂肩胛酸困,继而恶寒高热,头晕头痛,口干苦,欲冷饮,食欲大减,在本村卫生所及乡医院服麻黄汤及柴葛解肌汤、肌注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后,汗出而热不解。查体温39.2℃,白细胞6.7×10~9/L,分叶O.7。诊为病毒性感冒,常规给以西药,并予白虎汤化裁.症状不减;后考  相似文献   
8.
9.
临床资料本组94例均为门诊患者,男90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10个月,最大者88岁,多为16岁~40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0年;合并糖尿病者12倒,肺结核者6例,足癣者79例,手癣者36例.皮损分布在腹股沟内端阴囊相接触的大腿根部,  相似文献   
10.
“四支为诸阳之本”出自《素问·阳明脉解论第三十篇》:“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对此解释众说纷纭:其一认为“诸阳之本”之“本”应易为“末”;其二将“本”释为“依据”、“表现”;其三:认为“本”应为“夲”tāo。笔者推崇第二种说法,经文“四支为诸阳之本”,是言四肢为人身阳气的盛衰、存亡表现的根本,并非指产生阳气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