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中药现代化这一口号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与反思就从未停止过。近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的中药注射剂遭遇危机.这让人们又禁不住思索:中药现代化之路应该如何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99 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心肌静态显像的方法,对比90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7~9 d)行 PCI 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缺血区或坏死区99 m Tc-MIBI 摄取率。结果择期 PCI 术后心肌各节段血流灌注有显著改善( P <0.05),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CO)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择期 PCI 有助改善心肌灌注、改善左心室重构,可以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可择期行 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在提高支架可视性和指导球囊扩张中的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2例为SB组,植入156个支架;支架可视性和后扩张治疗通过SB评价。同期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特征相似的患者102例为CAG组,植入支架151枚;支架可视性和后扩张治疗通过标准的CAG评价。比较2组支架可视性积分、支架内后扩张必要性积分、支架后扩张例数。结果sB组支架可视性积分及支架内后扩张必要性评分明显优于CAG组(P〈0.01),后扩张例数多于CAG组(P〈0.01)。结论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后扩张,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的基础上可能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小刚 《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2):49-50
目的探讨颅内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R影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18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表现为界线清楚的囊性病变,囊壁及其周围无软组织信号,内部信号均匀且在各个序列上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平均大小为0.8cm×1.0cm×1.5cm,病灶周围均无水肿。6例行钆喷替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后均未见病灶强化。结论颅内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通常与临床表现无关。由于脉络膜裂囊肿发生位置特殊,横轴面扫描易误诊为脑内病变,MR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且能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显性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旁道定位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用体表心电图初步预测31例显性WPW综合征患者旁道位置,再用DTI的加速度方式检查患者的心肌收缩顺序,并将心电图预测旁道位置及DTI所观察到的心室壁提前收缩部位分别与射频消融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的"靶点"比较。结果DTI定位总准确率为80.7%,左侧显性旁道准确率84.2%(16/19),右侧为75.0%(9/12),两侧定位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定位完全符合率只有51.6%;正常组心室激动顺序为间隔心底段、游离壁及心尖部。结论DTI的加速度方式可用于检测心室正常或异常的除极过程,能对显性WPW综合征的旁道进行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9.
10.
将2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予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消鼾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行多导睡眠(PSG)监测,超声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整夜睡眠监测中SpO2<90%时间占整个睡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LVDS、LV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低SpO2、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认为消鼾操联合nCPAP治疗OSAHS可减少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