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对于入院患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寻找高质量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心脏科患者5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处理以及高质量护理管理,比较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28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感染(4.26%);而研究组的282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降低院感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高宏琴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3):289-289
婴幼儿静脉穿刺是门诊输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我院门诊输液室近年来采用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的敏感指标,它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它的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有30%患者白蛋白正常而前白蛋白降低,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均降低50%以上。对于随访急性肝病的经过,前白蛋白的测定为有价值的指标。检测222例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进行急救护理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医务人员严密观测患者的病情,采用卧位或者半卧位,持续吸氧,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并给予患者止痛、溶栓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存活者43例,1例死于心跳骤停、1例死于再次心肌梗死、1例由于合并严重的器官衰竭而死于抢救途中。医务人员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乙肝、乙肝肝硬化及乙肝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2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进行抗Hp抗体检测及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70.0%(84/120),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38.3%(46/120)(P<0.05);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乙肝肝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63.2%,71.9%,77.8%,其中后两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P<0.05);血清HBV-DNA阳性组的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患者,且阳性组的低、中、高级间的Hp感染率分别为75%,78.6%,77.8%。结论 Hp感染可能使肝细胞产生毒性,参与乙肝患者的肝病损伤过程,并与肝炎疾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Ch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含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