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黄清肺颗粒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5例患儿采用综合治疗配合舒利迭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黄清肺颗粒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综合评分均较前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中医症状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 (IL-8)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TNF-α和IL-8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改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黄清肺颗粒联合舒利迭可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其肺功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力咳合剂联合信必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信必可治疗,观察组采用肺力咳合剂联合信必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气道炎症水平、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白天、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白天、夜间咳嗽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 (IL-4)、IL-5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IL-4、IL-5及EOS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 pred%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观察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力咳合剂联合信必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减轻气道炎症水平,还可提高患者肺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为隐球菌病且非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中,肺外常见累及部位包括颅内8例(脑膜7例、脑实质1例)、皮肤8例、血液1例、咽喉1例、肋骨1例、心脏1例、血液+颅内1例、颅内+皮肤1例、腰部+血液1例。累及颅内患者大多以发热伴头痛起病;累及皮肤患者表现为湿疹、游走性皮肤结节等;累及心脏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累及腰部患者以腰痛起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血或组织培养)、血或脑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14例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中,微生物学检查阳性11例,血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阳性14例。胸部CT表现为单发结节3例(左肺1例、右肺2例),多发结节7例(双肺均有),团块或斑片影10例(双肺均有)。单用药物治疗10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3例。死亡6例。结论非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病变主要累及颅内、皮肤和血液,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观察不同预防方案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州颐和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50 mg组、150 mg组、300 mg组与对照组各50例。50 mg组口服阿司匹林50 mg/d,150 mg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300 mg组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对照组给安慰剂。观察期12个月,对比各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血小板凝集率、疾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的重度狭窄率为28%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用药后,50 mg组、150 mg组与300 mg组的血小板凝聚率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内,50 mg组、150 mg组与300 mg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10%与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控制有关疾病复发,无需通过加大用药剂量追求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法摘取成人难取性气道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人难取性气道异物患者9例,所有患者先通过支气管镜常规方法(异物钳等)取异物10min以上,未成功取出异物或残留部分异物,后改为经支气管镜冷冻法摘取难取性气道异物。结果经支气管镜冷冻法均成功取出全部气道异物,平均操作时间(6±2)min。气道异物种类分别为虾7例,田螺壳1例,玉米1例。取出异物后,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痰血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原有肺部炎症吸收。支气管镜复查可见支气管腔通畅,未发现气道软化及瘢痕现象。患者均未出现气道穿孔、大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支气管镜冷冻法摘取成人气道难取性异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对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molecule-1,ESM-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2/2017-12入住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并接受治疗的转移性GC患者55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雷替曲塞与伊立替康联合疗法:第一天,伊立替康:剂量180 mg/m~2,静脉滴注1.5h;第二天,雷替曲塞:剂量3 mg/m~2,静脉滴注1.5 h.以3 wk为一个周期,依据患者病情,最多进行6个周期.随访至2018-06-31.考察治疗后近远期疗效、治疗前后患者ESM-1和IGFBP3表达水平变化,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种类及等级.结果完全缓解3例(5.45%),部分缓解10例(18.18%),稳定28例(50.91%),进展14例(25.45%),客观有效率为23.64%(13/55),疾病抑制率为74.55%(41/5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1 mo(95%CI:5.2-6.9 mo);中位生存时间为9.4 mo(95%CI:8.7-11.2 mo);治疗后ESM-1表达水平(0.72μg/L±0.54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1.03μg/L±0.67μg/L)(P0.05);治疗后IGFBP3表达水平(3.27μg/L±0.45μg/mL)显著高于治疗前(2.93μg/L±0.43μg/mL)(P 0.05);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19/55, 34.55%)、肝功能异常(15/55, 27.27%)、贫血(18/55, 32.73%)及恶心呕吐(14/55, 25.4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GC,可降低患者血清ESM-1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并提高IGFBP3表达水平,减少癌细胞的扩散,从而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存活期,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为临床转移性GC患者的治疗提供前期治疗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是指发生于中央气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的良性病变引起的狭窄.引起良性气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包括结核、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时间过长等,病理改变以增生性和瘢痕性狭窄最常见.球囊扩张、切除瘢痕组织和置入气道支架等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气道狭窄的常用方法,近期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随着组织的不断增生、修复,容易引起再狭窄,远期疗效较差[1].曲安奈德是长效糖皮质激素,除抗炎、抗过敏作用外,还能够抑制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上海中山医院近年来对难治性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给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合常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建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268-1270
目的 研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ARD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医院ICU收治的132例ARD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A组30例、B组61例、C组41例;同时根据患者1周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82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CPIS评分、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CPIS评分A组(4.15±0.73)分、B组(7.59±1.71)分,两组比较,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P<0.05),B组与C组比较,CPIS评分C组(10.02±2.51)分,C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P<0.05);随着ARDS病情的加重,患者病死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0,P<0.05);入院第1、3天,两组患者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5、7天,死亡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死亡组MODS发生率为64.0%,显著高于存活组19.5% (P<0.05).结论 CPIS评分可作为评定其病情危重程度和预测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