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的破坏性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注重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相结合,不仅能改善中医证候,更能在加速创面愈合的同时减少创面的复发,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糖尿病足溃疡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与各种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分布异常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细胞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得出以下总结:(1)芝麻酚、栀子苷、当归补血汤、紫朱软膏等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等炎症因子,抑制创面炎症。(2)白芷、丹酚酸B、四效散、壮药拔毒生肌膏等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促进创面胶原沉积及血管新生。(3)芍药苷、隐丹参酮、蜂毒、回阳生肌汤等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3、基质细胞衍生... 相似文献
2.
3.
大鼠脊髓中血红素氧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脊髓中血红素氧和酶(H0)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雌性SD大鼠10只,按体重配成5对。每对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诱导组,后者予以42℃热水浸泡躯体20min。取其中3对大鼠胸腰段脊髓,提取RNA后进行北方印迹分析;2对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HO-1探针检测到1.8kb mRNA,诱导组的丰度数倍于正常组。HO-2探针检测到两组标本都表达两种同源mRNA(1.3kb和1.9kb),表达量相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O-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前角神经元,诱导鼠中间带也可出现;HO-2阳性细胞散布于整个灰质中。结论HO参与脊髓信号传导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活性骨水泥经后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固定 ,伤椎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活性骨水泥。结果 :收治老年性T11~L4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67岁。均合并神经损害 ,椎体压缩 1/ 3的 3例 ,1/ 2以上 10例 ,椎管内矢状径受压 >1/ 3以上 ,术中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随访 11~ 18个月 ,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 1级或以上 9例 ,术前Frankel2级 1例 ,术后无变化。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 ,无椎间隙塌陷 ,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结论 :在老年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椎体爆裂性骨折时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 ,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 ,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 ,防止后凸畸形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1.3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6.
脊神经后支形态特点及其阻滞麻醉下腰椎间盘手术406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5ml。脊神经后支主干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其体表投影点的确定方法是通过上下棘突连线的上中 1 3交界点作一水平线 ,该线是横突的上缘线的体表投影 ;旁开腰 1棘突 2cm取一点 ;再旁开腰 5棘突 3cm取一点 ;通过这两点作一直线 ,该线与各横线的交点即为各脊神经后支主干部的发出点。结果 :40 63例麻醉效果 :优 72 .2 % ,良 2 4.6% ,中 3 % ,差 0 .2 %。效果差者 ,经静脉使用镇痛镇静类药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腰椎间盘手术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经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2/2009-12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152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6个月和6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6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关键词:纤维环膨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融合;内固定;髓核摘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1999—2003年对87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结果8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5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2例,复位满意25例,复位不满意5例,差2例;3例关节轮廓复位。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8例(32.2%),良41例(47.1%),一般12例(13.8%),差6例(6.9%)。发生股骨头坏死6例(6.9%),异位骨化18例(20.7%),创伤性关节炎12例(13.8%),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的毒副作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受伤机制方面基本相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最高,以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术后24 d或出院前1 d最低.(3)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除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较,在术后1,2,12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可调式颈椎牵引器复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 月至2011 年11 月治疗47 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 男36 例, 女11 例;年龄7~62 岁, 平均35岁。伤后到就诊时间0.5~72 h, 平均8.6 h。脱位节段: 寰枕关节2例, C1, 2 2 例, C2, 3 5 例, C3, 4 2 例, C4, 5 9例, C5, 6 13 例, C6, 7 14 例;其中30 例伴骨折。16 例无关节突绞锁, 10 例为单侧关节突绞锁, 21 例为双侧关节突绞锁。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标准, 术前A 级4例, B级10 例, C 级18 例, D 级10 例, E 级5 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 术前JOA 评分为2~14 分, 平均9 分。采用可调式颈椎牵引器复位, 复位后行支具或内固定治疗。结果 47例患者均成功复位, 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加重。牵引重量为7~60 kg, 平均25.6 kg;牵引时间为3~10 min, 平均8 min。术后随访时间为6~48 个月, 平均38 个月。所有椎体排列、椎间高度均恢复正常;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 融合时间3~6 个月, 平均3.3 个月;1 例椎弓骨折患者术后1 年仍未愈合, 但无特殊不适, 未再处理。末次随访时ASIA 分级: A 级3 例, B 级1 例, C 级4 例, D 级8 例, E 级31例;JOA评分为2~17 分, 平均12 分。结论 可调式颈椎牵引器使用简便、安全, 可实现即时复位, 且复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