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RAB1A在垂体腺瘤(P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04例PA,根据Knosp分类法判断肿瘤侵袭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PA组织RAB1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4例PA中,侵袭性41例,非侵袭性63例。侵袭性PA组织RAB1A高表达率为[65.85%(27/4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36.51%(23/63);P<0.05]。侵袭性PA组织RAB1A蛋白相对表达量(2.87±0.5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PA组织[(1.67±0.4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B1A高表达(OR=1.908;95%CI 1.004~3.786;P=0.003)是PA侵袭性生长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AB1A鉴别PA侵袭性生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3%和79.12%。结论RAB1A的表达水平与PA的侵袭性有关,检测RAB1A可辅助评估PA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SIMV+PSV组相比,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1),呼吸频率(RR)(P0.01)、气道峰压(Ppeak)(P0.05)、气道阻力(R)(P0.05)明显降低;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P0.01)。ASV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软骨素聚合因子2(CHPF2)在胶质瘤中的预后意义,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在正常和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首先在GEPIA和HPA数据库对CHPF2在胶质瘤和正常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随后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下载基因表达和临床信息文件对CHPF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预后、功能注释、免疫浸润和免疫检查点等情况作进一步阐明。最后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WB)技术分析了CHPF2在正常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HPF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且随着肿瘤等级的升高而增加。除性别、放疗和肿瘤再发情况外,年龄、化疗、肿瘤复发、IDH、1p/19q及MGMT等在CHPF2高低表达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CHPF2较一些常见预后标志物(如TP53、MKI67及EGFR等)对胶质瘤患者生存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并通过对TCGA和CGGA数据库的独立预后分析结果进行综合的Meta分析作进一步验证。通过GO、KEGG和GSEA方法,对CHPF2可能富集到的通路进行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期间采用头颅CT导向下运用立体导向技术把导针导向手术部位,在微侵袭状态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36例脑内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治疗体会报道如下,同时就手术方法、术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1例T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单纯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5例,球囊结合微弹簧圈栓塞6例。结果:31例均治疗成功,术后2天和术后5天发生球囊早泄而再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瘘口闭塞且颈内动脉保持通畅29例(93.5%)。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射频毁损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Ⅲ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对17例PD患者的头颅CTGPi的直接定位,用N-30型射频仪(西安黄河),制造一个约8毫米直径的毁损灶.结果 按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术后1周,在关状态下,术后症状改善率47.1%,在开状态下改善率41.1%,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经随访3年,显效64.7%,改善23.5%,无效11.8%.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出现对侧肢体部分发作肌痉挛者2例(11.8%),均在3天后消失.对侧肢体轻偏瘫者1例(5.9%),2周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PD患者行GPi毁损术后僵直、震颤多可消失,运动不能等症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取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儿童,分为高压氧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FA值的变化及治疗6月后GOS预后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有升高,但高压氧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合并给予机械通气(MV)治疗。观察心源性休克纠正时间、MV撤机时间、IABP撤机时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为42.8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床边IABP联合MV治疗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常规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死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死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