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确定白术饮片的储藏条件、年限及最佳包装,为饮片的保管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牛皮淋膜纸袋、塑料袋、塑料袋真空密封、铝塑袋、铝塑复合袋真空密封,存放于阴凉库和药品稳定性试验箱(40℃,湿度75%)中,开展为期6个月的阴凉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观察性状,分别测定水分、浸出物、挥发油、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及总量的变化情况,考察温湿度、包装对白术饮片各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凉稳定性试验中,各包装白术饮片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加速稳定性试验中,部分样品出现发霉、变软现象。水分均呈上升趋势。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从白术内酯含量来看,在阴凉库环境下,白术内酯Ⅰ含量小幅度下降,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先下降后平缓,总和下降后趋于平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白术内酯Ⅰ含量小幅度下降,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先下降后趋于平缓后上升,总和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气质联用,5种包装中均未发现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残留,但塑料、真空塑料、铝塑复合袋、牛皮淋膜纸袋4种包装上均有苍术酮的残留。结论:白术受湿度影响大,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最适宜的包装为铝塑复合袋真空或非真空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剂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全年尿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尿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7%,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霉素类、抑制类和呋喃妥因敏感率高;革兰阳性菌占25.1%,以肠球菌多见,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敏,1株屎肠球菌的万古霉素耐药;真菌的检出率较低.结论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高,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菌活性高,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老年患者谵妄的发生与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心胸外科择期术后老年患者应用ICU意识混乱评价法(CAM-ICU)进行评定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抽取每位患者术后第2日空腹外周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两组的差异。将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按照其APACHEⅡ评分分成轻重两组,并分析发生术后谵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谵妄组血T(3t=3.11,P<0.01)、FT(3t=2.51,P<0.05)水平明显低于非谵妄组,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中病情重度组T(3t=2.55,P<0.05)、FT(3t=2.46,P<0.05)水平明显低于病情轻度组。结论:心胸外科老年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存在低血T3、FT3水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2012—2019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BD Phoenix 100细菌鉴定仪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送检的血培养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8年间共分离病原菌3008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73株,占72.2%,革兰阳性菌743株,占24.7%,真菌92株,占3.1%。居前6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0%)、肺炎克雷伯菌(15.4%)、金黄色葡萄球菌(8.2%)、肺炎链球菌(3.7%)和铜绿假单胞菌(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的34.3%和90.7%,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未发现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各自菌41.6%和1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在6%以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0.3%、1.1%和1.6%。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2%以下,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7.0%。鲍曼不动杆菌的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处于30%~50%。结论 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血培养中最常见的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在2012—2019年有不断上升趋势。应加强与临床沟通,注重血培养规范送检和医院感染控制,重视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监测工作,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和新生儿科送检的血培养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0株,占67.8%,前三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各主要致病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严重,链球菌属细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高;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57株,占32.2%,前三位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高。结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优势且耐药严重,检出无乳链球菌的病人集中在新生儿科,对孕妇进行无乳链球菌的筛查和预防治疗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不同石斛中的常见8种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不同石斛样品采用1%甲酸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氯化钠盐析后无需净化,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不同石斛中的8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分析,8种农药在给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1~0.12μg·L~(-1),定量限为0.03~0.41μg·L~(-1),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11.6%,RSD为4.22%~8.44%。结果:本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基质干扰小、稳定性好,能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1个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适用于石斛农药残留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结论:利用本方法检测的39批不同石斛样品中,有2批石斛的多菌灵和戊唑醇超出了石斛的农药最大限量理论值,石斛样品总体农药残留安全控制相对较好,但还需加强各种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了院前急救、急诊科及急诊危重病监护病房三个阶段的三位一体的不同环节,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救治患者始终贯穿于每一环节中。本研究以本院成立完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近10年来共紧急有创机械通气967例实践经验为例,比较分析各个环节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诊疗、认知及实施行为,从而期望提升急诊呼吸支持技术的思路、依据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例奥雷宁堡沙门菌致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药敏结果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致血流感染的认识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法 报道1例腹泻并发热低龄患儿血培养检出奥雷宁堡沙门菌的病例。结果 该患者的一套血培养均培养出奥雷宁堡沙门菌,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选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有效。结论 低龄患儿因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病例应积极寻找病原菌,抗生素使用前及时送检血培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关注病原菌药敏结果的变化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9.
6020例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VERSATREK-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并做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中检出菌前5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1.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4.5%)、大肠埃希菌16.9%、肺炎克雷伯菌7.3%、金黄色葡萄球菌(SA)7.3%、真菌5.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66.2%,比例明显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分别为23.3%、7.7%。CNS和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第3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为:5-氟胞嘧啶88.9%、两性霉素100%、氟康唑88.9%、伊曲康唑83.3%、伏立康唑83.3%。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病原菌(48.7%),而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已超过SA跃居为首位,MRCNS比例明显高于MRSA,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高,对严重感染的患者可选择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待药敏结果出来后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淡豆豉前酵过程中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合发酵过程中质量损失、黄酮类成分转化,更好地阐释发酵原理。方法:以福林法测定 3 种蛋白酶活力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 3,5-二硝基水杨酸 (DNS) 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滴定法测定脂肪酶活力;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黄酮类成分。结果:酸性蛋白酶活力在前酵第 2 天即达到最高 [(0. 385±0. 123) U·g–1],后续趋近消失;碱性蛋白酶活力呈先快速增加后平稳的趋势,前酵第 5 天时活力最高 [(2. 110±0. 236) U·g–1];中性蛋白酶呈稳定增加的趋势,在前酵第 5 天时活力超过碱性蛋白酶 [(2. 462±0. 036) U·g–1]。纤维素酶活力在前酵过程中总体呈升高趋势,仅前酵第 3 天时有略微下降,前酵第 5 天时酶活力最高 [(324. 036±14. 868) U·g–1]。前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先增加后略微下降,前酵第 4 天时酶活力达到顶峰 [(6. 299±2.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