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联后固定,制成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以阳性参考品(各检测位点突变型和正常型基因)和阴性参考品(双蒸水)为模板,经PCR反应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靶序列经过测序验证的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基因芯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来自吉林、河南和云南3个地区的健康受试者150人和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进行临床验证。分析指标为检测相应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以阳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为模板进行杂交,相应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检测位点有效。用于检测选定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均有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良好。标准基因组DNA逐级稀释后检测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50~100 mg·L-1。临床验证结果,在健康受试者150人中8人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在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中20例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该芯片对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结论:研制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血栓形成易感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易感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与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该院2005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SOX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组RR为32.5%,DCR为72.5%,TTP为5.6个月,中位OS为8.0个月;对照组RR为41.7%,DCR为75%,TTP为5.49个月,OS为8.1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其中中性粒胞减少,贫血及恶心呕吐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没有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EOX化疗中获益,毒副反应更低。SOX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正>中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入路(TFA)普遍适用于各种血管介入,也是肝癌TACE的传统入路。桡动脉入路(TRA)是心脏介入操作(PCI)的常规入路[1-3],也被扩展应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4-10]。近年来,远桡动脉入路(d TRA)成为TRA的替代选择。相较于TRA,d TRA改善了医患双方术中舒适度,且降低了桡动脉闭塞(RAO)率[11]。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d TRA入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罕有其插管效率方面的研究报道。肝癌TACE与心脑血管介入不同,其左侧远桡动脉(ld TRA)入路的血管内路径显著长于TFA入路。本研究回顾本中心进展期肝癌TACE病例,按照入路进行分组对照分析,以明确ld TRA和TFA两组间人群特征和血管内插管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局部正骨推拿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对颈肩腰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疼痛情况、腰肌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RI-S、PRI-A、PRI-T、PPI以及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S、PRI-A、PRI-T、PPI以及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PT以及F/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PT升高、F/E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颈肩腰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32例老年T2DM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置入血管支架进行介入治疗,部分病例术中病变血管内灌注尿激酶。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共置入金属支架209枚(129例)。观察术后1、3、6、12个月的皮肤温度、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ABI由治疗前0.29±0.15增加至0.78±0.16。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结论介入治疗具有治疗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治疗后保肢率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老年T2DM ASO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