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肾癌患者外周血中Pax—2 mRNA检测对控制微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由于Pax-2对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特异性,可以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因此探讨Pax-2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用RT-PCR法检测25例患者外周血中的Pax-2 mRNA表达,以10例其他肿瘤患者和5例健康人为阴性对照,以β-actin为内对照。结果 19例患者外周血中有Pax-2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76%),其他肿瘤和正常人中有1例表达Pax-2 mRNA(阳性率为6.7%),差异有显著性(x^2=18.027,P&;lt;0.01)。Pax-2 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x^2=3.206,3.181,P&;gt;0.05)。结论 外周血中Pax-2 mRNA的检测可以较敏感地检测到血液中肾癌细胞,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细胞癌及其微转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的前列腺体积(PV)与穿刺阳性率和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今诊断明确的前列腺癌共计419例,将其中346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病例与同期43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但未诊断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癌症组与非癌症组相比,高PSA病例较多(P<0.05).两组中,前列腺体积大于60ml(16.8% vs 36.3%)和PV小于40ml(29.5% vs 15.3%)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直肠指检或经直肠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比差异较明显(65.0% vs21.4%).两组间PS-A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0 7 ng/ml2(0.013 5~58.107 8 ng/ml2) vs0.503 5 ng/ml2(0.015 5 ~12.850 1 ng/ml2).癌症病人中PV大于60ml的病例与PV小于等于60ml的病例相比,不同Gleason评分的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呈负相关,也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呈负相关.6针穿刺活检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5I治疗前列腺癌(Brachytherapy)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各种因素,提出预见性因素,为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改进125I植入方法,减少急性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我院2008年7月~2011年3月,1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125I粒子植入,对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从临床相关,治疗相关两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6例125I植入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5例发生了急性尿潴留,均行保留导尿。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时间中位数为植入粒子的第2d(1~7d),保留导尿的时间中位数为7d(4~10d)。单变量分析临床相关,治疗相关因素,再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穿刺进针数(Number of needles),125I植入前IPSS评分(pre-implant IPSS),植入前前列腺B超体积(pre-implant US prostatevolume),植入125I的粒子数量(number of seeds)与急性尿潴留之间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多因素分析number ofneedles,pre-implant IPSS最有意义(P<0.01)。结论 number of needles及pre-implant IPSS可以做为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可预见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n=69)和传统组(n=79),ESD组患者接受ESD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 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禁食禁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S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低于传统组的2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6.92%、92.31%,传统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8.63%、95.89%,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相当,但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治疗组42例,采用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直肠植入125I放射粒子并同时行双侧睾丸切除治疗。对照组40例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82例患者术后同时服用比卡鲁胺内分泌化疗药物。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24~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治疗组平均植入粒子(38±15)粒。无因经直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6个月发生骨转移,有2例在术后平均18.6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92.8%。对照组中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亡,3例在术后14个月发生骨转移,有5例在术后平均15.8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77.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直肠永久性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联合手术去势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行为疗法和西地那非治疗前列腺近距离放疗(PB)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研究总共纳入22例单一的125I粒子置入前列腺近距离放疗后ED的患者,主要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时和以后每3个月完成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问卷调查,共随访12个月。在第3个月及后续随访期间时,如IIEF-5分数≤17分,则建议患者服用西地那非片。结果 22例患者的治愈率为86.4%,其中有15例患者仅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治愈率为93.3%;7例患者加用了西地那非片治疗(均在第3个月时),治愈率为71.4%。治疗开始时、第3个月和第12个月患者平均IIEF-5分数分别为:13.3、19.2和22.9(P<0.05)。结论心理行为疗法和西地那非治疗PB后ED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