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大蠊变应原Cr-PⅡ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RT-PCR技术从美洲大蠊中扩增出变应原Cr-pⅡ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所克隆的片段含有长度为1 1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与台湾株来源的Cr-pⅡ(Per a1.0103)有95.9%的同源性.用Nde Ⅰ和Not Ⅰ将目的片段从T载体中切下,定向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4a(+),然后成功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 Star.经IPTG诱导得到45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IgE结合活性.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目的蛋白的抗原表位和3D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3.
<正>消化道肿瘤约占我国常见肿瘤(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一半,其类型较多,包括食道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癌等,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了延长患者生命,多数患者选择化疗[1-2];但化疗靶向性较差,且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研究显示化疗药物联合中药治疗肿瘤不仅可以减毒增效,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使癌症患者从中获益[4-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某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和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本地区艾滋病防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定西市某县外出务工人员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812名外出务工人员,HIV阳性检出率为0.25%,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总知晓率45.8%、艾滋病单项知识知晓率40.1%~73.4%,21岁~组(55.7%)、未婚者组(57.5%)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67.1%)知晓率均较高;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71.2%);分析务工人员婚外性行为,打工时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70,P<0.05).结论 定西市某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存在高危性行为和已被感染HIV的情况;不同特征人群宣传侧重点不同,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计划,加强综合干预力度,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抗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制备抗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mAh),并鉴定其亚类,建立ELISA检测bFGF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基因重组的牛bFGF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建立分泌抗bFGF mAh的杂交瘤细胞株。应用免疫沉淀技术鉴定抗bFGF mAh的亚类;应用基因重组的牛bFGF免疫青紫蓝兔,制备抗bFGF的多抗血清;将抗bFGF mAb及兔抗血清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建立检测bFGF含量的ELISA方法。结果:共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bFGF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所分泌的mAb均为IgG1;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bFGF的敏感性达ng水平。结论:抗bFGF mAb(IgG1)和多克隆抗体制备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试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剪接因子SC35在大鼠体内重要器官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酶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剪接因子SC35从组织学分布到超微结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胸腺内大部分细胞内含有SC35或SC35类蛋白,而在肝和肾内未发现有标记。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间区和染色质周边及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区中。大自鼠胸腺细胞内的金颗粒密度为细胞核内33.05个/μm^2,核仁内21.77个/μm^2,细胞质内9.90个/μm^2,对照组细胞内则金颗粒极少或没有,而在肝和肾细胞内未见。结论:SC35或SC35类蛋白存在于大鼠胸腺内,而非肝和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SR蛋白特异性激酶(SRPK)1在大鼠脑和胸腺等组织细胞内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SRPK1组织学分布和超微结构定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光镜下SRPK1或SRPK1类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脑及胸腺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核团差异性.在肾和肝脏组织内未见SRPK1免疫阳性细胞,SRPK1免疫阳性物质在脑神经元和胸腺细胞核内呈斑点状分布 .电镜下SRPK1或SRPK1类蛋白主要分布在染色质间颗粒簇(IGc)和染色质周边纤维(PGs)上,核仁内主要存在于DFC区.结论 SRPK1主要分布于大鼠的脑和胸腺细胞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