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细叶鸢尾中一种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活性的二氢黄酮: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方法采用Agilent 1260HC-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为25℃。结果该二氢黄酮在37.6~188 mg·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回收率为101.26%(RSD=1.17%)。测得该活性化合物在细叶鸢尾中的含量非常高,6批药材中的含量为57.70~59.35 mg·g-1。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适用于细叶鸢尾中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黄芪及红芪中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芪,系豆科岩黄芪属(Hedysarum)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部。因其根皮为棕红色,故称红芪。从1985年开始,我国药典将红芪从黄芪中项提出单列。近年来,关于黄芪的化学成份及药理均有报道,但对于红芪来说还是比较少,且仅以多序岩黄芪为主。而对于同属的几种红芪,报 相似文献
5.
膜苞鸢尾和蓝花喜盐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对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蓝花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var.sogdiana的根及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2D-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鸢尾苷元(1)、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尼鸢尾黄素(4)、德鸢尾苷元(5)、鸢尾酚酮(6).从蓝花喜盐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5,2 '-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鸢尾灵A,7)、鸢尾甲黄素B(8)、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苷(9)、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姜酮(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喜盐鸢尾苷.化合物1~6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2是首次从蓝花喜盐鸢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黄芪化学成分与其药效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基础,对近年来化学成分研究上存在的某些片面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正确评价中药化学成分与其疗效的辨证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植物中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脂素是一类基本结构由苯丙素组成的多聚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从植物中获得的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分类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湿毒清胶囊由黄芩、白鲜皮、丹参等9味中药组成,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等症,对湿疹疗效尤为显著。有关湿毒清胶囊各组分药材的基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湿毒清胶囊整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报道甚少。对湿毒清胶囊及其各味中药材的植物基源、化学成分、抗菌和抗炎等药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木脂素是一类基本结构由苯丙素组成的多聚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从植物中获得的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分类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