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FU-GM)数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成单位(CFU-F)的变化意义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经6.0Gy60Coγ照射后,立即喂饲川芎嗪并设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于第3、7、14、21天检测其骨髓VEGF、CFU-GM和CFU-F的变化。结果:照射后第3、7、14 d骨髓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川芎嗪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骨髓VEGF表达水平逐渐恢复,照射后第21 d川芎嗪组已恢复正常(P>0.05),而照射组仍低于正常组。照射后骨髓CFU-GM和CFU-F明显受到抑制,但川芎嗪组显示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VEGF的表达变化在造血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T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亚砷酸和维生素C(TAC)联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TAC方案治疗17例难治复发性MM。沙利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mg/d,维持剂量100~200mg/d(依病人耐受情况);亚砷酸10mg/d,静脉滴注,亚砷酸结束后15min维生素C3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一疗程,连用3~6个疗程。结果:17例患者人组,14例可评估(3例因不良反应明显退出实验组)。完全缓解1例(7.14%),部分缓解3例(21.43%),进步6例(42.86%),无效4例(28.57%),总有效率71.43%,无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为乏力、便秘、水肿、皮疹、肝功能轻度异常等。结论:TAC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MM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不良作用,治疗顺从性好,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组织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基质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经6.0 Gy^60 Coγ照射后立即喂饲川芎嗪并设对照组和正常组,在放射损伤后第3、7、14和21天检测其骨髓有核细胞(BMMNC)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水平以及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力。结果:川芎嗪能够减轻放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力的下降。照射后第3、7天骨髓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且川芎嗪组ICAM-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照射后第14天川芎嗪组ICAM-1表达水平开始下降;而照射组ICAM-1表达水平仍持续增高,照射后第21天川芎嗪组ICAM-1表达水平恢复正常(P〉0.05),而对照组才开始下降,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放射损伤早期骨髓黏附分子ICAM—1呈高表达。川芎嗪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进而影响黏附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Fas、Bcl-2的表达和骨髓细胞凋亡以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经6.0Gy^60Coγ照射后立即喂饲川芎嗪并设对照组和正常组,在放射损伤后第3、7、14、21天检测其骨髓细胞Fas、Bcl-2的表达和骨髓细胞凋亡率。结果:照射后骨髓细胞Fas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骨髓细胞凋亡增加,但川芎嗪能够减轻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细胞Fas、Bcl-2的表达变化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具有减轻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直肠癌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检测癌细胞浸润,分析其贫血状况。结果:结直肠癌贫血发生率为47.86%(123/257例)。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以缺铁性贫血为主(P0.05)。左半结肠癌以多因素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伴贫血患者中肿瘤骨髓侵润占8.13%,以低/未分化患者肿瘤骨髓侵润发生率较高(P0.05),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0%,所有骨髓侵润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肠癌贫血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7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探讨联合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方法:176例恶性肿瘤患者依其疾病分别采用TP、EP、CAF、AC、CHOP方案化疗,每周期化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情况,共观察4个周期.结果:化疗后心电图改变以非特异性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化疗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联合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沙利度胺治疗,沙利度胺50 mg/次,每天早晚各1次,第1~28天给药.4周1个疗程,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 PR)为80%,化疗组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能改善DLBCL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晚期及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卡铂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周为一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评价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8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11.25%),部分缓解例34(42.50%),治疗总有效率为53.75%(43/80)。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2±1.2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脱发、肝脏毒性。结论联合应用卡铂、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晚期与复发子宫内膜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挽救的首选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佐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的疗效.方法:将48例IMF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17例,2组均予达那唑200 mg、骨化三醇0.25 μg口服,均为每日3次;干扰素α 300万单位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6个月.治疗组加用沙立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量50 mg/d,每周增加50 mg/d,加量到200 mg/d,若不良反应明显,便减量至100 mg/d,以最大耐受剂量维持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除治疗组2例因嗜睡、便秘明显分别于用药后3周、4周退出治疗外,其余病例均完成疗程.治疗组好转3例(10%),进步20例(69%),无效6例(21%),有效率79%;对照组好转1例,进步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47%(8/17);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1%,高于对照组的24%(4/17).治疗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沙立度胺佐治IMF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临床医生宜权衡利弊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沙立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mg/d,达最高计量200mg/d,之后改维持剂量100~200mg/d;环孢素A口服起始剂量为5.0mg/(kg·d),3个月后改维持剂量2.5~5.0mg/(kg·d)[中位3mg/(kg·d)],亚砷酸10mg/d,静脉滴注,亚砷酸结束后15min维生素C3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1个疗程,以上三药均依患者耐受不良反应情况确定维持剂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16例:予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剂量化疗、干扰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9.52%),部分缓解(PR)5例(23.81%),血液学改善(HI)9例(42.86%),总有效率76.19%,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为乏力,便秘,水肿,皮疹,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无CR,PR2例(12.50%),HI5例(31.25%),总有效率43.75%。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和环孢素A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