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基于13N-氨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定量测量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CFR)的方法,探讨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后冠脉微循环的改善状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心内科常规药物,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组的用药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 3/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FR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尼可地尔组患者CFR改善情况(2.96±0.28)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CFR改善情况(2.6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克地尔组治疗总有效率(83.3%)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3.3%,P<0.05)。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PET定量测量的CFR,提高冠脉微血管血流量,为尼可地尔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疗效评价提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通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和血清人趋化素(CX3CL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应用比索洛尔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心通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PAR、VASP、CX3CL1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相关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PAR、VASP和血清CX3CL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36个月,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11.4%.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微创、视野清楚、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情况,分析合并有MS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因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209例女性患者的资料。了解MS的流行情况,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MS与不合并MS者临床特征及冠脉特点的差异,总结女性MS者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61.6%女性MS者罹患冠心病。女性冠心病组合并MS者较不合并MS者年龄大,BMI大,FPG、TG、UA水平高,HDL-C与apoA水平低(均P<0.01),冠脉三支病变更多见(44.4%vs 25.3%,P=0.033)。女性MS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MS者相比,年龄更大(P=0.001),FPG水平更高(P=0.013),apoA水平更低(P=0.001)。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比较流行,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75例.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Q波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3例,Q波心肌梗死病人122例,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嗜烟史及合并糖尿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非Q波心肌梗死组女性、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开放、冠脉弥漫型病变与Q波心肌梗死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Q波心肌梗死组血清磷酸激酶(CPK)峰值、肌钙蛋白T(cTnT)峰值(1 046 U/L±518 U/L,2.9 ng/mL±1.2 ng/mL)、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均低于Q波心肌梗死组.结论 NQMI 病人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率高,而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低,而冠脉弥漫型病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均高.血清CPK酶峰值、cTnT 峰值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的原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CS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例择期行CS的UAP病人,术前及术后8h,16h,24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cTnI,CK-MB及hs-CRP水平,以术后cTnI高于临界值3倍为心肌损伤临界值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住院期间,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MACE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后cTnI升高组中,cTnI和CK-MB与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26。结论CS后cTnI,CK-MB和hs-CRP有相关性,但关联程度弱;术后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关;术后cTnI水平与CS后再发心肌缺血和MACE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S后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28例术后服用缬沙坦80mg/d;30例术后未服用缬沙坦及其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或相关类药物。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均于手术前3d内,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2组在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6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102.6±25.6)mLvs(117.2±28.5)mLP=0.045]及LVESV[(53.1±20.6)mLvs(66.4±28.7)mLP=0.049]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增大[(56.1±9.6)%vs(47.4±13.2)%P=0.006]。随访13个月,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24.0%vs46.7%P=0.04)。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有效的防止心室重构,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77例病人,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2例)与非冠心病组(135例)。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术,且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多态性检测。随后进行两组间基因检测阳性率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阳性率81.69%,非冠心病组阳性率65.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血浆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例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72 h测定PIGF水平及PAPP-A水平.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与PIGF和PAPP-A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术后24 h较术前增高,术后72 h明显升高达到峰值.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水平术后24 h较术前增高,术后72 h已出现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PCI术组患者PAPP-A和PIGF水平呈正相关.发生MACE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PIGF及血浆PAPP-A峰值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PIGF及血浆PAPP-A水平与MACE相关,两者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