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面部,耳后,颈部,躯干及臂部结节,囊肿3年余,于2004年11月来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于18岁时双侧下颌部,颈后,耳后开始出现绿豆大结节,随后皮损逐渐增大形成囊肿,皮损增多并向躯干及臂部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PR未阴转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治疗后RPR未阴转的二期梅毒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二期梅毒治疗后RPR阴转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的结合蛋白CD105在银屑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TGF-βRⅠ、TGF-βRⅡ和CD105在银屑病皮损及正常对照皮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皮肤相同,TGF-β1、TGF-βRⅠ在银屑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均无明显表达;TGF-βRⅡ在银屑病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明显表达,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D105在银屑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D105在银屑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银屑病真皮浅层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贾月琴  朱应玉 《安徽医药》2013,34(7):936-938
目的研究现阶段梅毒发病特点,分析目前梅毒防控形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243例梅毒患者的诊断途径(门诊或住院)、发病地区、诊断分类以及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相关因素。结果门诊诊断137例,住院输血前常规筛查诊断106例(包括在产科出生胎传梅毒4例);一期梅毒18例,二期梅毒75例,潜伏梅毒150例(其中2例合并HIV感染);农村124例,城镇110例,流动人口9例;239例获得性梅毒患者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5.12±1.72岁。结论筛查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目前,梅毒流行是以潜伏梅毒为主,梅毒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梅毒筛查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贾月琴  朱应玉  骆丹 《安徽医药》2017,38(3):271-274
目的 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PPPK)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AAGA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15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通过PPPK家系调查,收集PPPK家系资料,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PPPK家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患者表现为掌跖处迟发性、进行性增多、增大的角化性丘疹;第二代患者皮损明显重于第三代;同辈患者中,劳动强度大者,皮损症状重。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PPK家系家系患者AAGAB基因编码区无突变。结论 PPPK家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与年龄、劳动强度有关,PPPK家系发病与AAGAB基因编码区突变无关联,PPPK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贾月琴  朱应玉 《安徽医学》2013,34(7):936-938
目的研究现阶段梅毒发病特点,分析目前梅毒防控形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243例梅毒患者的诊断途径(门诊或住院)、发病地区、诊断分类以及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相关因素。结果门诊诊断137例,住院输血前常规筛查诊断106例(包括在产科出生胎传梅毒4例);一期梅毒18例,二期梅毒75例,潜伏梅毒150例(其中2例合并HIV感染);农村124例,城镇110例,流动人口9例;239例获得性梅毒患者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5.12±1.72岁。结论筛查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目前,梅毒流行是以潜伏梅毒为主,梅毒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梅毒筛查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采用阿维A胶囊每日一次,餐后顿服,转移因子胶囊口服,每次两颗,一日二次,两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80例扁平疣患者两个月后痊愈率达60.00%,总有效率达93.75%。结论阿维A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是治疗扁平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感染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皮肤科与感染科合作诊治的33例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感染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急剧加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积极抗感染同时辅以适量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均逐渐控制并痊愈出院。结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积极寻找感染灶,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贾月琴  朱应玉  骆丹 《安徽医学》2017,38(3):271-274
目的 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PPPK)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AAGA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15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通过PPPK家系调查,收集PPPK家系资料,分析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对PPPK家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患者表现为掌跖处迟发性、进行性增多、增大的角化性丘疹;第二代患者皮损明显重于第三代;同辈患者中,劳动强度大者,皮损症状重.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PPK家系家系患者AAGAB基因编码区无突变.结论 PPPK家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与年龄、劳动强度有关,PPPK家系发病与AAGAB基因编码区突变无关联,PPPK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0.
早期梅毒109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梅毒的发病率也成倍的增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皮疹具有多形性和非特异性,极易引起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现对2003年8月-2004年10月在本院皮肤性病门诊诊治的109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入选梅毒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性病诊疗规范,并对治疗后患者进行9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