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治疗法、外治疗法、针灸治疗、综合治疗四方面综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近5年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水麻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水麻秧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水麻秧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水麻秧中可能含有糖、有机酸、生物碱类、酚类、香豆素与萜类内酯、强心苷、植物甾醇、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结论:此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达肝清"抗乙肝病毒、降酶及调节免疫功能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观察达肝清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降酶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使用达肝清液治疗,对照组42例,用氧化苦参碱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M(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降低ALT、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清HBV-DNA滴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以及CD4+/CD8+的数值均有上升(P<0.05或P<0.01),治疗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达肝清”具有保肝降酶、抗乙肝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肺胀的中医用药规律,为肺胀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肺胀"文献,提取方剂,建立肺胀中医用药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肺胀以选用宣肺止咳、补气、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半夏(39.56%)、甘草(37.36%)、杏仁(37.36%)、麻黄(30.77%)、茯苓(27.47%)、苏子(25.27%)、桃仁(24.18%)、桔梗(20.88%)、桑白皮(19.78%)、桂枝(19.78%);归经以归肺、脾、心经为主;药对以半夏配杏仁、半夏配麻黄、半夏配茯苓、半夏配苏子、半夏配桃仁、半夏配陈皮等为主。结论: 肺胀在中医治疗时应该注重化痰、活血、补气等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肺脏之外兼顾脾、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斑马鱼模型对桑树、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6种寄主桑寄生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及肝损伤研究,探索寄主对桑寄生毒性的影响,为桑寄生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受精后3 d(3 dpf)发育正常的AB系斑马鱼为对象进行急性毒性研究,根据毒性预实验结果,对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分别设置6个不同剂量浓度对斑马鱼进行处理,统计其72 h死亡率,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绘制量-毒曲线,计算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10%致死浓度(LC10)。以受精后4 d(4 dpf)发育正常的gz15Tg/+(AB)肝脏荧光蛋白转基因斑马鱼为对象进行肝损伤研究,将不同寄主桑寄生水提物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组,设对乙酰氨基酚组,以胚胎水为空白组,给药72 h后观察斑马鱼肝脏形态和荧光面积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桑树、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寄主桑寄生水提物的LC50分别为1.24,0.94,0.51,0.38,0.11,0.09 g·L-1;LC10分别为0.70,0.60,0.35,0.28,0.08,0.07 g·L-1。肝损伤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斑马鱼的肝脏形态变形和荧光面积减小(P<0.01),ALT和AST活性升高(P<0.01),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有肝毒。桑树寄主桑寄生水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组斑马鱼的肝脏形态和荧光面积均无变化,ALT和AST活性均降低;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5种寄主桑寄生水提物中、高剂量浓度组斑马鱼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肝脏形态变化和荧光面积减小(P<0.05,P<0.01),ALT和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果表明桑树寄主桑寄生对斑马鱼没有肝脏毒性,漆树、油茶、柳树、苦楝和夹竹桃5种寄主桑寄生对斑马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结论 桑寄生毒性有无或强弱具有寄主依赖性,桑树寄主桑寄生无肝损伤,其他5种寄主桑寄生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肝损伤,规范寄主来源可能是实现桑寄生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摸索简单易行的方法诱导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为后续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C组),B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0.75%乙二醇和0.75%氯化铵的水溶液),C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水溶液),1 m L/次,3次/d,连续28 d进行造模,A组平行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进食进水情况,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及体毛变化,于造模后7、14、21、28 d收集24 h尿液进行草酸和钙含量的测定,于末次造模后处死小鼠,剖取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于造模第3天开始,B、C组小鼠均出现后肢无力爬行,食欲减退,体毛呈进行性晦暗无光泽,C组小鼠的表现比B组小鼠严重;造模7 d后,模型组开始出现不同数量的动物死亡,且C组死亡率高于B组;B组和C组小鼠尿液中草酸、钙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尿草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尿钙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小鼠肾小管未见扩张和草酸钙晶体沉积,B组、C组小鼠肾组织均出现肿胀,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变性、坏死,肾间质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表面点状分布白色结晶或钙化,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有大片结晶存在,且B组的成石率比模型C组高。结论:采用0.75%乙二醇及0.75%的氯化铵混合溶液作为诱石液,可成功诱导死亡率低、成石率高的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不同五月艾炮制品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大小为酒炙品>醋炙品>生品.醋炙品中总黄酮含量较生品提高6.60%,酒炙品则提高7.46%;扭体法中,醋炙组镇痛率较生品提高27.11%,酒炙组则提高29.11%;热板法中,广西五月艾醋炙品和酒炙品较生品对热板致痛能大幅提高止痛作用.结论:广西五月艾生品、醋炙品、酒炙品对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提高对小鼠不同时段热板致痛的痛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疗肝3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0例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使用口服疗肝3号胶囊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均以3个月为基本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肝功能、血脂、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降低ALT,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降低TG,TC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B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疗肝3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