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003年9月-2017年11月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120项,涉及药物383味,最常见的主治证候为气虚血瘀水停证(41次,34.17%);常用药物为黄芪(62次,51.67%),常用药对为丹参-黄芪(31次,25.83%),常用角药为黄芪-茯苓-葶苈子(16次,13.33%);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丹参,当归→黄芪"(0.933)、"党参,白术→黄芪"(0.900)、"人参,葶苈子→茯苓"(0.889);核心药物为黄芪、人参、丹参等;新处方有"桂枝、五加皮、大枣、枳实、天麻""白术、桂枝、大枣、当归、赤芍"等。结论临床研发心力衰竭中药新药时,应针对其常见主治证候,活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化痰、养阴药物,以提高临床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的方剂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痰饮临床治疗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汉代以来著名医家的痰饮论述与医案共涉及208首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痰饮数据库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提取核心组合与新方发现,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最常见单药是半夏(117次,占56.25%);最常见对药是半夏-茯苓(62次,占29.81%);最常见角药是半夏-陈皮-茯苓(33次,占15.87%);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生姜 + 茯苓→半夏(置信度为0.8636);得到18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甘草、桂枝等;得到治疗痰饮9个新候选处方。结论 提示今后痰饮治疗及新药研发时,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半夏、陈皮、茯苓;配伍优先考虑:生姜、茯苓配伍半夏;核心方剂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新候选处方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阿胶、款冬花。 相似文献
3.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水饮上犯证而设。泽泻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与方证鉴别,泽泻汤的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其主要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头晕与体位无关,舌淡胖,凡是符合上述方证者,用之皆效,且应当与苓桂术甘汤方证相鉴别。二是依照原方比例使用,泽泻与白术的比例应为5∶2,且应用重剂,常按照经方绝对剂量,用泽泻50~70 g,白术用20~28 g,量少则无效。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依五苓类方加减,可在泽泻汤基础上加猪苓、茯苓、桂枝,取五苓散之意,可叠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枳术汤等方剂。文章还列举了何师运用泽泻汤的两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4.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心悸之证而设。文章从多角度介绍了何庆勇运用桂枝甘草汤的临床经验,何师酷爱经方,擅长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领域的疾病。何师认为桂枝甘草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桂枝甘草汤的主要方证是:心悸而喜按、畏寒、低血压。二是桂枝与甘草的比例应为2∶1,肉桂可以与桂枝同用。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何师临床上常将桂枝甘草汤加减成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并常与真武汤、泽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叠用。文章列举了何师运用桂枝甘草汤的3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核心症状为:胸闷、舌质紫暗、脉细、咳痰、咳嗽、喘憋、胸前区胀痛、气短、心悸、苔黄、脉滑、苔腻、脉弦、眩晕、苔白、失眠、倦怠乏力、舌质红、口干、脉沉。此症状主要分为血瘀、气虚、痰浊3 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常见证候(> 6.6%)为:痰瘀互阻171例(25.1%),气虚血瘀62例(9.1%),阴血津虚51例(7.5%),脾虚气滞49例(7.2%),痰浊阻滞46例(6.7%);证候要素靶位居前3位的是:脾465频次(68.4%),心463频次(68.1%),肺298频次(43.8%)。结论 血瘀、气虚、痰浊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瘀、虚3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行气、理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心、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汉代至民国著名医家治疗喘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医学典籍中共获得119条方剂,录入数据库并借助"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 5)"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频次等进行深度研究。结果:喘证最常见证候为: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耗证;出现最多的药物是:甘草,杏仁,陈皮;出现最多的对药是:麻黄-杏仁,半夏-陈皮,陈皮-甘草;出现最多的角药是:甘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半夏-陈皮-茯苓;核心药物是陈皮,半夏,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候选处方优选为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结论:喘证证候优先以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为适应证;药物使用可优选甘草,杏仁;对药可优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角药优选麻黄-杏仁-甘草,半夏-陈皮-甘草;核心药物为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生姜,甘草;候选药物可优选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筋病外用方剂的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筋病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治疗筋病共63首外用方剂,涉及136味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核心算法、熵层次聚类,统计单药、对药、角药出现频次,并分析关联规...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