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向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41-14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综合征,起病急骤,由于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诱因,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的程度,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另外,病人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也是再次出血的诱因。我科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也获得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11-07—2013-07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后者主要包括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对家属的干预。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80.0%,血压达标率为63.3%,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55.0%,血压达标率为36.7%,且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用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护理体会。方法:结合96例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护理体会,针对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术后特点,强调重点观察指标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96例病人中有43例完全恢复49例好转,其中2例溶栓后出血,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无变化。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需有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和严谨的观察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袁向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64-65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合成抗菌药物,因其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而被各科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90年代又开发出各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注射剂,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当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中发展最迅速的药物,但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出血全部脑卒中10%-30%,极易并发各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因此做好脑出血早期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笔者分析280例脑出血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并就预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袁向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90-91
留置胃管是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洗胃、胃肠减压,以及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操作之中,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患者、昏迷患者,笔者2002~2008年对695例神经内科住院留置胃管患者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我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及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并发症率(9.26%)、总并发症率(12.96%)显著低于常规组,复发率(7.71%)、总复发率(13.89%)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满意度(92.59%)、总满意度(96.2%)显著高于常规组,不满意度(7.41%)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袁向芳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4):105-106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指脑内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所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史的病人,在情绪激动及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起病突然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是一种高死亡、高致残的疾病。笔者认为在脑出血救治过程中,护理至关重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软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获得及时、充分的侧枝循环,是局部脑组织的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所致。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轻则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