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2~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对照组)、L4/5椎间盘置换和L4/5椎间融合模型,并依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将压力传感器置入L3/4关节突关节,以400 N的恒定轴向载荷,±7.5 Nm的力矩模拟生理状态下轴向、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运动,分别测量3种模型在各种运动下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力。 结果 在模拟生理载荷的各种运动下,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较,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间融合组相对于椎间盘完整组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腰椎相比无明显改变,而腰椎间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则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Kummell病是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最早于1895年经一位德国学者提出[1],既往对该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但随着近年来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已有不少学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该病进行治疗[2],但目前没有文献对比高黏度/低黏度骨水泥经PKP治疗该病的疗效。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使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轻中度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3~76岁,平均43.8岁。单节段固定31例,双节段固定14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末次随访时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的椎体压缩率、矫正度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随访13~57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单节段固定组患者满意率93.5%、双节段固定组92.9%。术前单节段固定组椎体压缩率为44.67%±4.6%、双节段固定组45.49%±8.9%,Cobb角分别为24.6°±4.2°、25.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两组椎体压缩率分别为9.34%±5.2%、8.68%±4.5%,Cobb角分别为9.2°±1.6°、8.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压缩率分别为11.83%±4.2%、10.12%±2.5%,Cobb角分别为10.5°±1.3°、9.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第3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35)、(110±4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48)、(380±5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固定均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近期随访未发现明显矫正度丢失。双节段经伤椎固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椎板切除融合术(LCF)和椎板成形术(LP)后颈椎矢状位形态改变情况,比较三者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颈椎矢状位的矫形效果及对矫形效果的维持能力。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MCSM患者188例,其中47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72例采用LCF治疗(LCF组),69例采用LP治疗(LP组)。根据术前颈椎前凸角(CL,C2-7 Cobb角)将患者分为后凸型(CL < 0°)、平直型(0°≤CL < 10°)、前凸型(10°≤CL < 20°)和过度前凸型(CL≥20°)。根据术前和术后CL计算不同术式的前凸改变量(末次随访CL-术前CL)、前凸矫正量(术后1周CL-术前CL)和前凸丢失量(术后1周CL-末次随访C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DF组前凸改变量、前凸矫正量大于LCF组和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DF可增加后凸型、平直型和前凸型患者的CL,随访中虽有部分丢失,但至末次随访时矫形效果维持良好;过度前凸型患者术后CL轻微增加,但随访时逐渐减小,过度前凸缓解。LCF可增加后凸型、平直型患者的CL,随访中前凸丢失量少于ACDF,但末次随访时矫形效果仍不如ACDF。LP术后各型患者CL均降低,但随访过程中前凸丢失量小于ACDF和LCF。结论 ACDF矫形能力较强,可用于治疗各种颈椎曲度类型MCSM患者,LCF适用于后凸型、平直型MCSM患者,LP可用于治疗CL > 10°的MCSM患者。MCSM手术方式的选择除常规考虑脊髓压迫位置、手术节段等,还应考虑患者颈椎矢状位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disc nucleoplasty)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经1~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个月。30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21±0.52)分,术后随访1~3个月的VAS评分平均为(2.31±0.32)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78例患者共81膝。结果对患者随访平均3年3个月,对随访者按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进行术后评分,术后平均为83分,术前平均为39分;功能评分术后平均为85分,术前平均为36分。结论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并按国情设计的国产化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操作便利,可为广大膝关节炎患者和骨科医生提供更多的假体选择。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外科颈及解剖颈)骨折总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1],常见于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属关节囊外骨折,绝大多数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经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小部分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我科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Activ L假体对3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30例患者共36个假体获得12~46个月(平均28.8个月)的随访,随访2年以上者20例(其中随访3年以上15例)。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手术节段和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以每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为应变量,以末次随访时的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而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节段及其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2138,P0.05)。结论:腰椎Activ 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近中期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位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动态变化,探讨D-二聚体(D-dimer)在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36例高龄新鲜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dimer≥500ng/ml为阳性结果,结合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2倍,入院后行下肢静脉彩超均未见静脉血栓形成,手术组术后第三、七、十四天动态观察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在术后第十四天行下肢静脉彩超均未见静脉血栓形成;未手术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三、七、十四、三十天动态观察D-二聚体水平未见明显下降,在入院后第十四天行下肢静脉彩超也未见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我们认为为阴性的D-二聚体可以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阳性的结果意义不大,特异性不够强,阳性结果联合应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安全有效,能够大大减少有创的静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解决精馏分离序列优化综合问题,研究邻域(超级)结构是成功实现寻优算法的前提。由于精馏分离序列与二叉树之间具有同构性,在数据结构上精馏分离序列可以抽象为二叉树,进而采用图论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运用组合数学理论深入研究了精馏分离序列综合问题.简明分析了有序剖分问题的计算复杂性;通过二叉树相邻切分点变换机制,实现了对精馏分离序列的随机搜索;提炼出后序遍历相邻变换的等价规则,从而构造出高效演化邻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