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158篇 |
综合类 | 51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颈椎是指枢椎以上的颈椎各解剖结构,包括枕寰关节及寰枢关节。外伤、先天或发育畸型、肿瘤、炎症及退变都可引起上颈椎不稳。寰枢椎周围有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之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故该部位产生不稳定治疗难度高、风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并横突骨折的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经后路行椎板切除减压、椎体复位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 ,对 5 4例合并横突骨折的腰椎骨折脱位病人(均伴神经损伤 )进行了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其中 :单侧植骨 18例 ,双侧植骨 36例。结果 单侧植骨 :骨融合 15例 ,失败 3例 ;双侧植骨 :骨融合 34例 ,失败 2例 ,总骨融合成功率为 90 .7%。结论 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是合并横突骨折的腰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有效骨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Pilon骨折为胫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轴向暴力或下肢的扭转暴力是造成这种骨折的主要原因。其中75%~85%可伴有腓骨骨折[1],一直是临床矫形外科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下肢远端骨折。本文对Pilon骨折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张春才 许硕贵 禹宝庆 纪方 付青格 刘欣伟 章云童 牛云飞 王攀峰 苏佳灿 曹烈虎 徐永清 阮墨 陈庄洪 黄继峰 蔡贤华 沈惠良 刘利民 王继芳 王岩 唐佩福 梁雨田 王家让 王愉思 王振昊 刘文德 李文锐 李文虎 王序全 周东生 张鹏 王仁 王刚 陈育岳 丛永健 《中国骨伤》2011,24(2):102-108
目的:设计髋臼骨折ABC损伤变数定位系统并通过1122例髋臼骨折多中心分析研究,探索该系统的可行性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根据髋臼三柱壁概念,参考髋臼骨折多米诺骨牌效应所致的骨盆环损伤方向和股骨近端关节损伤程度,设A类为髋臼任何一柱、壁骨折;B类为任何二柱、壁骨折;C类为髋臼前、中(臼顶)、后柱/壁混合骨折。小写英文字母a、m、p,分别代表前、中、后柱/壁骨折。采取损伤变数分型:髋臼损伤变数,1系简单移位骨折;2系粉碎骨折;3系压缩性缺损。盆环损伤变数:α系骶髂关节/骶髂处骨折呈水平位分离变位;β系前者垂直方向分离变位;γ系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变位;δ系αβγ综合性的浮动损伤。股近端关节损伤变数:Ⅰ系股骨头骨折;Ⅱ系股骨颈骨折;Ⅲ系股骨转子部骨折;Ⅳ系Ⅰ~Ⅲ混合性骨折。应用上述构成的髋臼骨折ABC损伤变数定位系统,统计1997年3月至2010年2月,1122例髋臼骨折,其中18例双侧髋臼骨折,共1140例髋。分析研究骨盆前后位片,髂骨、闭孔斜位片及2/3DCT资料。结果:1140例组别各损伤变数构成比:A类骨折237例(20.8%),B类骨折605例(53.1%),C类骨折298例(26.1%)。涉及前柱壁骨折808例,发生率为70.9%,中柱壁骨折507例,发生率为44.5%,后柱壁骨折1026例,发生率为90%。涉及髋臼变数1,即简单移位骨折203例(17.8%);变数2,即粉碎性骨折516例(45.3%);变数3,即压缩性骨折缺损421例(36.9%);涉及骨盆环损伤249例,占总数21.8%;涉及股骨近端骨折75例,占总数的6.6%;双侧髋臼骨折与相关盆环、股骨近端变数组18例(1.6%)。1140例髋臼骨折之关键部位与疗效要素:涉及髋臼中(臼顶)柱/壁骨折507例(44.5%);压缩性缺损421例(36.9%);盆环变数249例(21.8%);股近端关节变数75例(6.6%);而相对简单的Aa/p1/2、Bap1/2型髋臼骨折486例(42.6%)。结论:研究表明髋臼损伤变数中粉碎压缩,尤其是压缩缺损骨折占重要比重,同时彰显了髋臼骨折合并骨盆环或股骨近端损伤变数并非少见。该研究揭示了髋臼骨折损伤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百分比表明了临床治疗的重点和要素:负重之臼顶44.5%;压缩之缺损36.9%;盆环之浮动21.8%;"头-臼"之双折6.6%。该系统在伤情评估、解剖定位、难度指数、选择对策、手术入路、疗效预后等方面,起到临床指导作用,创建了同类型骨折损伤变数的比较,为"同质语言"的交流,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或延髓,引起颈部疼痛,四肢乏力、感觉麻木等神经症状。对其发生机制、分型的了解,有助于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