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补肾药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对实验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犬BMSCs,诱导培养、传至第三代时于培养液中添加淫羊藿苷或黄芪苷Ⅰ使两种药物的终浓度为50 ng/m l。设BMP-2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1至第8天每天测细胞的MTT值,绘制BMSCs生长曲线、观察其增殖情况;于第1、3、6、10、14天检测BMSCs的ALP和OD值,绘制该OD值变化曲线判断ALP的活性。结果: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预处理后BMSCs的MTT值从第1天至第7天均高于空白对照组;BMSCs分泌ALP的OD值也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能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合成ALP从而增强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Nel样I型分子(Nell-1)基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提升兔上颌窦底的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进行bMSCs培养,体外采用腺病毒载体携带Nell-1基因(AdNell-1)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AdEGFP)转染bMSCs,GFP表达检测转染效率、Nell-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半定量检测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将基因修饰bMSCs与β-磷酸三钙颗粒复合用于兔上颌窦底提升,分别在术后2周和8周取材,HE染色,测量成骨面积,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2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AdEGFP基因修饰组GFP表达效率可达60%~80%,Nell-1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dNell-1基因修饰组呈阳性表达。AdNell-1基因修饰组ALP染色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高于AdEGFP基因修饰组,ALP半定量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实验研究中,AdNell-1基因修饰组新骨形成面积在8周时显著高于AdEGFP基因修饰组(P〈0.05)。结论:采用AdNell-1基因转染兔bMSC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体内可促进上颌窦底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hBMP—4瞬时转染对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体外转染人骨形成蛋白4(human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4,hBMP-4)基因,观察瞬时转染对兔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培养兔MSCs,分别在体外转染pEGFP-hBMP-4和pEGFP基因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效率及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结节及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基因转染效率达到20%-30%,RT-PCR显示MSCs本身有目的基因的少量转录,转染pEGFP-hBMP-4后转录增强。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略有变化,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似,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面积增加(P=0.0016),钙结节增多(P=0.0001),骨钙素表达增强(P=0.03)。结论:优化的条件下取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hBMP-4基因转染可以增强目的基因的转录,加速MSCs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HBMP-4转染的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幼年性血管瘤(infantial 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由于其确切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新的血管瘤分子标志相继被发现。可溶性细胞因子、基因突变、内皮祖细胞、细胞凋亡等在血管瘤发病中的作用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本文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与重组人骨形成蛋-2(recombinant human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的双侧下颌第2、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后3个月,培养犬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i cells,BMSCs),以6×105/ml浓度接种于多孔CPC上;于犬双侧下颌骨拔牙处建立量化的6个骨缺损区(直径7.0mm、深4.0mm),同期植入3.75mm×10mm的Br?nemark种植体,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分别植入①CPC+BMSCs;②cPc+BMSCs+BMP-2;③CPC+BMSCs+bFGF;④CPC+BMSCs+BMP-2+bFGF;⑤CPC;以空缺作为对照组,在处死前作四环素和钙绿素双次标记,于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BMSCs/CPC/BMP-2/bFGF复合物组成骨最活跃,缺损区种植体已与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其它组.结论:BMP-2/bF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单一因子;多孔CPC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临床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潜能,是骨愈合过程中骨化的重要细胞。它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容易在体外培养、诱导、扩增的特点,是组织工程化骨理想的种子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传代增殖能力,外源目的基因易于导入,因此也是骨缺损基因治疗较为理想的靶细胞。本文就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种子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来修复骨缺损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具有明确的诱导成骨能力,对其诱导成骨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也有了深入的研究。骨形成蛋白信号首先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经Smads蛋白介导,传导至细胞核内,在Cbfal等辅助调节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本文就骨形成蛋白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底提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窦底提升是有效解决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的方法之一,能为后期种植体的成功植入提供保证。长期以来,利用自体髂骨提升上颌窦底被视为"金标准"。但取髂骨术后,疼痛、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因子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上颌窦提升的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化镧(LaCl2)干预后的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脱钙冻干骨(MDBM)复合后的异位威骨能力.方法:将经过5.564×102、5.554、5.564×10-2μg/mL 3种浓度La3+干预的第3代BMSCs、空白对照组和骨形成蛋白-2阳性对照组细胞与fdDBM复合后回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对回植标本做组织学分析、X线密度测定及钙磷含量测定.结果:回植物组织切片显示各组标本均可见新生的骨组织样结构.La3+干预各组的X线密度及钙磷含量均数与空白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La3+"干预各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5.564×102、5.564、5.564×102μg/mL 3种浓度的La3+均能促进组织工程骨矿化,以5.564 μg/mL的LaCl3促进骨矿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