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噬菌斑法从环境污水中分离和鉴定大肠埃希菌噬菌体,采用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提取噬菌体的基因组并进行酶切电泳分析,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并观察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通过噬菌斑法分离出9株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电镜显示,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长尾。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噬菌体基因组大小约30kb。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23min,爆发时间为39min,裂解量为78。结论9株大肠埃希菌噬菌体中有6株具有较广的噬菌谱,潜伏期短,裂解量明显,为深入研究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p53在大肠癌和肠道异型增生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加例肠道异型增生、20例正常肠道黏膜组织中GST-π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30例大肠癌、加例肠道异型增生病变、20例正常肠道黏膜组织中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5%和15.0%,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47.5%和0,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GST-π阳性率高于p53阴性者。结论 肠道病变由正常黏膜、异型增生向恶性变化的过程中,组织内GST-π与p53也逐渐升高,说明GST-π与p53和肠道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服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口服降糖药物有许多讲究,糖尿病患者必须注意以下问题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的非胰岛素依赖型也就是Ⅱ型糖尿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该控制饮食一个 相似文献
4.
5.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也被称为“零差率药品”,以满足公众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要。近日,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出炉”。据卫生部介绍,新版目录中的药品种类扩至520种,增加了213种。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探讨保存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疗法。方法:共19只眼,其中单疱病毒感染9只眼,细菌感染6只眼,病原体不明4只眼。所有病例经长期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浅层溃疡者刮除坏死组织,.行单层羊膜移植;深层角膜溃疡者行角膜板层切除,多层羊膜覆盖移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7~13d病情得到控制,角膜溃疡于术后15~2ld愈合。11只眼角膜透明,8只眼角膜瘢翳形成,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4℃保存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