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钛合金内植物排斥在临床报道上并不多见,本院发现1例,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5年前行“腰椎滑脱内固定术”,术后1年无明显诱因突发腰痛,既在手术切口部位出现轻度局限性红肿,压痛不明显,而后肿块自行破溃,有灰白色脓液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后伤口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312例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并经MRI检查证实为血肿形成18例,一经确诊马上实施血肿清除术。结果所有病例二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病例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的病例。结论手术后血肿形成是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只有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清除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自2017年1至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对患者各项手术指标、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1.69±7.09)min,术后下床时间(17.05±6.92)h,住院时间(5.44±1.35)d,VAS评分(1.55±0.58)分。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其中阴囊出血者3例,切口感染者2例,尿潴留者4例。出现并发症后,经医护人员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治疗,使得患者明显好转且痊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没有创伤情况下发生的脾破裂通常被称为自发性脾破裂(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SSR)或非创伤性脾破裂(a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ASR)[1-2]。由于急性起病,无明确外伤史,很容易误诊或者漏诊而引起严重后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41名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为SSR,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携带弥漫大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L)相关抗原特异性的TCR Vα和TCR Vβ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TCR Vα-pIRES2.EGFP和TCR Vβ-plRES2-EGFP,将其共同转染Raji和Jurkat细胞.方法 前期研究从1例DLB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发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受体(TCR)Vα6和Vβ13亚家族T细胞,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扩增TCR Va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后,分别将其定向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定分析方法鉴定重组质粒TCR Vα6-pIRK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的正确性;利用核转染技术(nueleofector)将其分别或共同转染Raji细胞和Jurkat细胞,24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瞬时表达情况,48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G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来自DLBL患者的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酶切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4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荧光产生情况相似;实时定量PCR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町检测到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共转染组2基因的表达水平稍低于单独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显示EGFP蛋白的表达,2组的蛋白杂交带强度相似.结论 成功构建了DLBL特异性的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真核表达质粒,两者可同时转染到细胞中,并实现了体外共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ELP)治疗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并采用后路手术治疗FCS患者44例,20例采用锚定法完成ELP(研究组),另24例采用常规丝线悬吊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对手术前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明显改善,轴性症状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24个月随访,研究组未见锚钉的松动,两组患者均未见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ELP与传统丝线固定ELP相比,固定椎板更牢靠,同时避免了对门轴侧关节囊和椎旁肌的干扰,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轻微,临床疗效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质疏松伴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弓根钉固定骨质疏松的椎体后可能会出现螺钉的松动、脱落,使用固化材料强化椎弓根钉能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内固定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加强椎弓根钉两种技巧的临床效果。 方法:腰椎滑脱、腰椎失稳、严重腰椎管狭窄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椎弓根钉组和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组。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注入的骨水泥渗漏,随访未造成新的神经损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未出现逐渐的增强趋势;硫酸钙骨水泥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出现渐进性的改善,与患者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改善率呈线性相关。两组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及神经功能的异常。表明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似,硫酸钙骨水泥能增加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