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67篇
  3篇
中国医学   143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
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软件技术的开发,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增多,其中节段重建技术在急诊头颅CT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它是利用原扫描模糊图像的不同时段的原始数据进行节段重建,取其清晰的图像作为诊断,无需进行重复扫描,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减少了球管的曝光次数,节约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少见病。由于其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隐蔽,缺乏典型症状,与原发性高血压不易鉴别,从而使不少患者长期排入高血压患者的行列,甚至发展到卒中阶段尚未得到明确的诊断。随着检测手段的丰富和发展,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提高,原醛...  相似文献   
4.
IFN-γ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C57BL/6(H-2b)小鼠,用过氧化物酶连接的鼠抗衣原体脂多糖单抗染色HeLa 229细胞,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用RT-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第7及14天小鼠肺组织IFN-γ、IDO、iNOS和gp91NADPH ox mRNA表达.结果:MoPn呼吸道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匀浆衣原体活性测定,于感染后第2天,HeLa 229细胞内可见有衣原体包涵体生长,IFU值增高,于感染后第7天IFU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1天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未感染的对照组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于感染后第7天表达显著增高,感染后14天有所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衣原体感染可显著诱导与IFN-γ作用相关的三种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感染后第7及14天,IDO,iNOS及gp91 NADPH o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IDO和gp91 NADPH ox于感染后第7天mRNA表达增高显著(P<0.01),14天略有下降(P<0.05).结论:衣原体呼吸道感染诱导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高表达,参与宿主对衣原体的清除及机体免疫防御,此作用可能与其相应的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顺铂微粒热化疗抑制卵巢癌skov-3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分为阴性对照组、裸药组、纳米药物组、磁热组和磁热化组。处理并体外培养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MMP-2和CD44v6的表达。结果磁热化组CD44v6、MMP-2 mRNA的表达较其余4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电磁场介导下的磁性纳米顺铂微粒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CD44v6、MMP-2的表达,可能有抑制卵巢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GIEBEL系统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GIEBEL内固定系统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9例31膝,平均53.5岁的膝内翻患者进行评价。术前内翻畸形平均12.29°;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对患膝进行精确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应用GIEBEL系统内固定截骨端。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机械轴线和解剖轴线。记录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的差值以及关节活动度。同时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对19例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1例腓总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骨性愈合。测量矫正角度平均12.32°。3例患者残留膝前疼痛和关节绞锁症状。在随访期间膝内外侧间隙无明显退变加重。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9.5%。84.2%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除膝关节活动度外,Lysholm评分、内外关节间隙差以及内翻角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GIEBEL系统可有效地固定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端,对轻中度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固定强度大,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压榨伤12例。缺损部位:趾5例,前足跖侧8例、背侧3例。新鲜创面12例,陈旧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10.0 cm×6.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6 cm~12 cm×7 cm、以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d1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1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感觉功能恢复至S1 1例,S2 3例,S3 12例;两点辨别觉2~4 mm,平均2.6 mm。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多源性供血,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术后外形良好,可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对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术前EUS和CT及术后病理检查,将EUS和CT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EUS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4%(42/51)和88.0%(45/51);CT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2.9%(27/51)和51.0%(26/51);EUS与CT联合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6.3%(44/51)和90.2%(46/51)。(2)3种检查方式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统计结果:EUS检查T、N分期的Kappa分别为0.700(P〈0.001)和0.763(P〈0.001);CT分别为0.275(P=0.002)和0.006(P=0.964);EUS加CT则分别为0.769(P〈0.001)和0.801(P〈0.001)。(3)各组间差异的统计结果:EUS与CT比较,PT=0.001(X^2=10.079),PN〈0.001(X^2=16.730);EUS加CT与EUS比较,PT=0.586(X^2=0.297),PN=0.750(X^2=0.102)。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优于CT;EUS与CT联合应用未能显著提高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