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移植(BMT)已成为治愈白血病的基本方法。报告1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OL)用低分子量自然肿瘤抑制物(LNTS)体外净化骨髓作自体BMT成功。患者女,39岁。因头昏发热一周于1993年1月13日经骨髓检查诊断为AMOL。骨髓原幼单69.5%。经DAE方案(柔红霉素40mg/d×3,阿糖胞着0.1/d×6,足叶乙式0.1/d×6)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再2个疗程强化治疗。又HAE方案(三尖杉脂碱3mg/d×6代替柔红霉素)1疗程后作自体BMT。入院时心肺听诊(一)。肝脾淋巴结不肿大。胸膝位见6、12点陈旧性肛裂。Hb112g/L,WBC4.2×109/L…  相似文献   
2.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与实体瘤后造血恢复的比较夏贞彪罗庆良毛秉智从玉文董波张浩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目前国内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时要寻找新配型非常不容易。因此,自身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措施。目前治疗实体瘤...  相似文献   
3.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由成纤维细胞和其他来源的基质细胞合成分泌,可特异性地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尤其是在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KGF防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促细胞增殖、抗氧化蛋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抗肿瘤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已证明,多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药物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利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VEGF靶向治疗最初的发展是基于靶向药物可以抑制新血管生长,导致肿瘤因缺乏必须的氧和营养而“饿死”。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VEGF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复杂,可能涉及多种机制,进一步明确这些机制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结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和GW003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恒河猴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均匀照射3.0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吉粒芬(rhG-CSF)和GW003治疗共3组,每组6只动物。吉粒芬治疗组动物于照射后0~13 d给予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d共两次给予GW003150μg/kg皮下注射。观察照射后动物一般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照射后60d胸骨、脾脏、淋巴结等造血免疫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相比,GW003150μg/kg 1次/周连续两周给药方案可以明显升高照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缩短对症治疗中抗生素和止血药应用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简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吉粒芬治疗组上述指标较照射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但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最低持续时间明显长于GW003治疗组(P〈0.05)。结论 GW003150μg/kg对3.0 Gy 60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该给药方案比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连续14 d皮下注射给药方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毒性靶器官及毒性的严重程度.方法 32只成年恒河猴分为rhIL-1Ra 2mg/(kg·d)(n=6)、10mg/(kg·d)(n=6)和50mg/(kg·d)(n=6)连续给药90天组,10mg/(kg·d)(n=4)连续给药30天组,正常对照组(n=5)和溶剂对照组(n=5).rhIL-1Ra为皮下注射给药,每日1次.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药物反应、尿八项、心电图、眼底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凝血时间、血清生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猴抗rhIL-1Ra抗体测定、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给药后30天各给药组动物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rhIL-1Ra 2mg/(kg·d)组其他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地改变.rhIL-1Ra 10mg/(kg·d)组给药后90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但此剂量给药时间为30天时未见任何异常.rhIL-1Ra 50mg/(kg·d)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蛋白性液体量多,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更为严重,且停药30天后基底膜增厚程度仍未见明显减轻或改善.结论 rhIL-1Ra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肾脏,2mg/(kg·d)为安全剂量,10mg/(kg·d)给药30天时为安全剂量,给药90天为恒河猴中毒性剂量,而50mg/(kg·d)为明显的毒性反应剂量,可产生难以恢复的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启动过程中Ⅳ型胶原、明胶酶B(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的基因表达特点,探讨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C57小鼠于20Gy 60Co γ射线全肺照射后照射后1、2、4周活杀,每个时间点分别配有相应的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Ⅳ型胶原、MMP-9、TIMP-1 mRNA水平的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电泳条带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Ⅳ型胶原mRNA于照射后1周开始增高(0.202),4周达高峰(0.340);MMP-9 mRNA于照射后1周即有明显增高并且达到高峰(0.730),于第2周开始降低(0.592);TIMP-1 mRNA于照射后1周开始轻度增加(0.987),4周时达高峰(2.027).结论 60Co γ射线可刺激Ⅳ型胶原、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但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导致了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组织重建,与后来形成的肺纤维化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用与伍用对3.0 Gy γ线照射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为造血生长因子用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rhIL-3 (20和60 μg*kg-1*d-1)、GM-CSF(10 μg*kg-1*d-1)、IL-3+GM-CSF、照射对照及正常对照共6个组.γ线全身照射3.0 Gy连续给药21 d后,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细胞亚群、Bax和Bcl-2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细胞及其亚群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照射对照组T、TH和Ts淋巴细胞分别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42%、41%和57%.②单独给予GMCSF和GM-CSF+IL-3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T、TH细胞的降低均受到明显抑制,两组的淋巴细胞数均相当于照射对照组的1.48倍,GM-CSF组T、TH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57和1.76倍,GM-CSF+IL-3组T、TH淋巴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48和1.72倍.③照射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用GM-CSF和GM-CSF+IL-3后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到照射对照组的41%和48%.结论一定剂量的GM-CSF或GM-CSF+IL-3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以及T和TH细胞的降低;上述造血因子抑制辐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下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的IEC -6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IL- 2对其损伤后增殖和恢复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肠黏膜免疫与肠上皮辐射损伤及修复的关系。方法: 用 4、8、12Gy的γ射线照射IEC- 6细胞株, 并于照后 3、6、9、12h及 1、2、3d, 用MTT比色法、光镜、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 检测受照射后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形态和死亡方式的改变; 用不同浓度IL 2 ( 25×103、5×104、1×105U/L)处理 8Gyγ射线照射的IEC 6细胞, 并于照射后 3、6、9、12、24h,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 在 0~12Gy的范围内, 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8. 0γ射线照后 24h, 凋亡的IEC- 6细胞明显增多, DNA凝胶电泳显示有梯状带形成。IL- 2可促进照射后的IEC- 6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剂量 效应关系, 尤以1×105U/L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γ射线照射可降低IEC 6细胞增殖活力,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可导致IEC 6细胞发生凋亡。IL- 2可促进受照射的IEC- 6细胞增殖, 增强其抗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ent responseelement,ARE)和SEAP报告基因的细胞筛选模型,用此模型对金雀异黄素、芹菜苷配基、儿茶素、茨非醇4种化合物进行活性比较,观察上述化合物拮抗过氧化氢损伤的作用,寻找具有强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构建重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ARE-TAL-SEAP与对照载体分别转染HEK-293细胞,检测上述黄酮类化合物作用后对SEAP的活性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加入25μmol.L-1H2O2进行氧化损伤的HEK-293细胞中,加入100μmol.L-1的4种化合物进行比较时金雀异黄素的抗氧化作用最强,金雀异黄素诱导SEAP的最大表达水平较对照孔升高1.3倍;加入25μmol.L-14种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时茨非醇的抗氧化作用最强,茨非醇诱导SEAP的最大表达水平较对照孔升高1.5倍。结论利用此模型可以检测H2O2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可筛选到抗氧化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