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乙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乙肝胶囊治疗组30例(A组)、苦参素胶囊治疗组30例(B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A组P<0.01,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A组P<0.05,P<0.01,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乙肝胶囊有一定的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全浸膏制剂与各种辅料合用的防潮效果。方法:通过将黄芪提取物形成的全浸膏与乳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按原料+原料7%的辅料比例混合,在恒定湿度下放置36小时,分别观察放置过程中几个时间点各种辅料的吸湿率,吸湿率低即为防潮效果较佳。结果:乳糖作为辅料其吸湿性最低,防潮效果最好,其次是可溶性淀粉,磷酸钙等无机盐和微晶纤维素的吸湿性差不多。结论:乳糖和可溶性淀粉虽然防潮效果较佳,但它们吸湿后对药物的外观形态改变较大,吸收的水分易扩散到有效药物成分中去,固其综合防潮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与微晶纤维素和无机盐相比各有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可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世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1):22-23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成膜辅料用于降低中药浸膏粉引湿性的新途径。方法:以壳聚糖为湿润剂,采用喷淋制粒的方法将中药浸膏粉制成细粒,考察其引湿性变化。结果:在4h引湿试验中,壳聚糖能显著降低中药浸膏粉的引湿性,改善中药浸膏粉水分质量。结论:壳聚糖可用于中药浸膏粉防潮,改善中间体水分质量,有效保证工序操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近几年壳聚糖絮凝法工艺研究的回顾,作者阐述了对影响壳聚糖絮凝法澄清效果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通感冒茶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 HPL C法测定四通感冒茶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在 C1 8柱上以甲醇—水—磷酸 (4 7∶ 5 3∶ 0 .2 )为流动相 ,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黄芩苷对照品线性范围 0 .0 93~ 0 .4 6μg,r=0 .9997,平均回收率 10 0 .6 % ,RSD=2 .2 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可作为本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化学,物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世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76-78
甘草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又能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为中药方剂的常见配伍成分.本文试就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化学、物理变化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北柴胡不同部位柴胡皂苷a、c、d含量的价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在25℃柱温、1.0mL/min流速、210nm波长及以等比的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的条件下,测定北柴胡的侧根、主根和皮部三个部位的皂苷a、c、d的含量。结果北柴胡侧根的柴胡皂苷含量最高,明显高于皮部和主根的皂苷含量(P<0.01);皮部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主根的皂苷含量(P<0.01)。在三种柴胡皂苷中以柴胡皂苷c的含量最高。结论北柴胡柴胡皂苷以侧根的含量最高,北柴胡含侧根越多,药材质量越佳。 相似文献
10.
<正> 藿香正气水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收载于中国药典1985年版。由于该丸用药液泛制,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溶散时限波动大等不合格现象。为了改善溶散时限,我们对加入不同崩解剂泛制的藿香正气水丸的溶散时限进行了实验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