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3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经PDE5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理想,改用安特尔(十一酸睾酮胶丸)40~80mg,餐中或餐后服,一日2次。每周1次规律性生活,性生活前10min使用凯时(前列地尔,PGE1)2~5μg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IIEF-5)等对患者勃起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23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阴茎海绵体注射后5~10min内,有21例能够诱发勃起[其中Ⅱ级硬度(阴茎能勃起但无法插入)2例,Ⅲ级硬度(阴茎能插入但不十分坚硬)19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1.3%。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阴茎插入成功率、性交完成成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PGE1海绵体注射联合安特尔治疗糖尿病性ED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ED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艾力达、十一酸睾酮、负压吸引装置、穴位电刺激、自制中药等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阴茎勃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84.38%的ED患者勃起有改善或明显改善,36.84%的心因性ED患者勃起硬度达到Ⅲ级,42.11%达到Ⅳ级;22.22%器质性ED患者勃起硬度达到Ⅲ级,7.14%达到Ⅳ级;32.26%的混合性ED患者勃起硬度达到Ⅲ级,22.58%达到Ⅳ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D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成都西囡妇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120例不育夫妇的男性,对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和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顶体酶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差异。结果:(1)顶体酶活性正常组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精子活动率与顶体酶活性异常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顶体酶活性正常组和异常组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014年~2015年间,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者的精子顶体酶活性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的精液常规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测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不明确,精子顶体酶活性异常者也能选择与正常者一致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精子顶体酶活性在2年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受精结局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睾酮(T)水平的变化,以及MS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共收集78例ED患者,平均年龄(55.2±10.5)岁,40例符合MS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血清T的测定.并利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对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78例ED患者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0例,重度患者18例。通过组间比较发现,MS组的ED患者年龄较非MS者高(P〈0.01),腰围较非MS者长(P〈0.0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较非MS组高,FT水平较非MS的低(P〈0.05),IIEF-5评分较非MS的低(P〈0.05);中度ED的年龄较轻度ED年龄偏大[(58.3±8.8)岁口s(53.6±9.5)岁,P〈0.051,中度ED与重度ED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ED患者体内fTr水平均低于轻度ED患者(P〈0.05),MS患者血清Fr较不合并MS者低(P〈0.01),而TT在轻、中、重度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老年MS患者血清FT较不合并MS者低,且与勃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对于以勃起功能障碍来就诊的患者,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提高警惕,全面考虑患者是否伴有代谢综合征症状和体征,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ED患者,只有同时治疗代谢综合征疾病,ED的治疗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联合染毒对青春期大鼠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染毒[375、750和1 500 mg/(kg.d)]组[予等质量DEHP和DBP混合物(溶解于玉米油中)灌胃]和对照组(予等量玉米油),每组14只。两组2、4周末断头各处死7只,并观察生精功能和附睾组织学改变。结果:染毒2周,750、1 500 mg/(kg.d)组睾丸内精子头数目、每日精子生成量和附睾精子总数及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4周,1 500 mg/(kg.d)组睾丸内精子头数目、每日精子生成量和附睾精子总数及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2、4周,染毒组附睾管厚度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HP和DBP联合染毒对青春期大鼠有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可严重影响精子生成数量和质量,且对附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在 复发性流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 2022 年在本院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生育检测指标完整的不孕症夫妇521对,其中男性年龄23~56岁。排除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因素,包括女性的年龄、体质指数、代谢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子宫及附件异常、剖宫产史、宫内肌瘤/宫颈锥切等手术史、男女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史。根据流产情况分为复发性流产组(自然流产≥2次)、自然流产1次组和未流产组,应用GraphPad6.0统计软件进行Tukey多重比较各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比值比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性流产组(42例)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 (33.31+13.83)%]显著高于未流产组[( 26.85+15.38)%]和流产1次组[ (28.20+12.50)%,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预测复发性流产的敏感性为45.24%.特异性为73.64%。阳性预测值(15.70%)、阴性预测值( 92.53%)、Youden指数(18.88%)及比值比(2.31)均高于高DNA可染色性(HDS)的阳性预测值( 10.64%)、阴性预测值(90.31%)、Youden 指数. ( 1.05%)及比值比(1.11)。结论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配偶中,精子核蛋白不成熟度显著升高,且其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男性因素,其对临床中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10.